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 > 电影票房造假者会承担法律责任吗

电影票房造假者会承担法律责任吗

时间:2025-02-03 浏览:4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6455
逐渐发展的娱乐业中包含了电视剧和电影,电影的票房是评价电影好坏的一大标准,票房本应是由观众的人数决定的。但是近年来不断有票房造假的新闻传出。那么电影票房的造假者是否会承担法律责任呢?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影院成为“偷票房”的直接操作者

在电影行业中,存在一种被称为“偷票房”的行为,即将某部电影的票房所得转移给其他影片或私自保留,以牟取利益。这种行为通常是发行方与放映方相互串通,共同获利,或者是放映方私自出售不与发行方进行收益分成的电影票,独享其成。

影院作为“偷票房”的直接操作方

影院是直接进行“偷票房”操作的主体。影院通过将一场电影的票房与另一场电影进行替换,可以获得片方承诺的利益。然而,这种违法行为涉及法律风险。

票房造假的处罚手段

为了打击偷票房行为,国家在2011年首次拟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加盟电影院线的影院应当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计算机售票系统。对于偷漏瞒报票房收入的行为,将依照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进行处罚。

影院面临的生存困境

影院顶风作案的背后,是影院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剧增所带来的生存困境。在地价房租不断上涨以及影院间竞争加剧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影院的分账比例不断下滑。

根据2009年广电总局电影局下发的《关于调整国产影片分账比例的指导性意见》,目前业内实行的票房分账方式为: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后,剩余影片票房由制片方(含发行方)与影院(含院线)按照43︰57的比例分成,即制片方和影院分别获得总票房的39.4%和52.2%的净分账收入。

然而,2011年底出台的《广电总局电影局关于促进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电影院对于影片首轮放映的分账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0%。新规定的出台给影院经营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票房造假的处罚措施

《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二审稿明确禁止“虚假票房”行为,并规定了最高50万元的罚款以及最严重情况下吊销许可证的行政处罚。此外,针对劣迹艺人频繁出现的现象,要求演员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对于国产片在院线放映场次不低于三分之二时间的规定,增加了“合理安排”场次和时段的限定。为了突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明确电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等观众身体或心理不适的情况时,应当进行提示。此外,电影内容审查标准新增了电影不得含有宣扬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内容。

根据二审稿的规定,电影发行企业和电影院应当统计并提供真实准确的电影销售收入,不得采取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扰乱电影市场秩序。对于票房造假行为,可以处以5万至50万元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吊销许可证。

加强对票房收入的监管

在《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初审及征求各界意见期间,一些常委会委员、中央有关部门、地方和社会公众提出,应加强对票房收入的监管,加大对虚报瞒报票房收入行为的处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

    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的问题,根据发票管理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网上团购应该提供发票。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是违法行为,消费者有权索要发票,商家若拒绝提供发票,涉嫌偷税漏税。消费者在遇到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时,可以向税务部门举报或拨打纳税服务热线投诉。

  • 气表被装反业主是否可以不支付报酬

    燃气管理条例对于装反气表的规定,以及业主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不支付报酬的问题。燃气经营者有责任向用户提供持续、稳定、安全的燃气供应,并指导用户安全用气。如果气表被装反,业主有权要求工人重装,且如果工人拒绝,可以不支付费用。同时,燃气用户也需要遵守相关

  • 新广告法下的转发朋友圈广告需要谨慎

    新广告法下转发朋友圈广告需要谨慎的问题。新广告法规定自然人在自媒体发布广告需承担法律责任,虚假广告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转发广告的人如果转发的广告是虚假广告并给消费者造成损失,也需要承担责任。此外,新广告法已经删除关于涉及费用的前提,发布信息属于广告的性

  • 网上购物维权的途径及方法

    网上购物维权的途径及方法。包括平台调解、消费者权益保证金、实名制和工商登记制度、投诉工商部门、购物网站的维权时效规定以及经营者责任和赔偿等方面。消费者在遇到网络购物纠纷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 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合法性分析
  • 法人挪用资金是否会导致法人代表变更
  • 公司注销完成后还需负法律责任吗?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