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 > 价格欺诈找谁投诉

价格欺诈找谁投诉

时间:2024-10-15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6635

价格欺诈的投诉途径

根据《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如果遭遇价格欺诈,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投诉:

1. 拨打“12315”电话

消费者可以拨打“12315”电话,向物价部门投诉。在投诉时,需要提供被举报人违法违规的事实及有关证据。因此,在消费时,消费者应该注意保留证据材料,如发票、消费清单、收据、刷卡记录、银行汇款记录、网上交易支付成功的页面截屏等。

2. 书信、电子邮件、网上留言投诉

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书信、电子邮件、网上留言等方式向物价部门投诉。在投诉时,同样需要提供被举报人违法违规的事实及有关证据。

价格欺诈的表现形式

根据国家计委在各地在禁止价格欺诈市场检查发现的价格欺诈行为,主要有以下10种表现形式:

1. 虚假标价

某饭店在商品标价签上标明象鼻蚌价格每斤78元,但结帐时却按每斤200元结算,并声称标价签标的是小象鼻蚌,以虚假标价误导消费者。又如某家具城,标价签上标明产地是“意大利”,而实际产地是广东省。

2. 两套价格

某酒店采用两套标价簿欺诈消费者。顾客点菜时提供价格低的标价簿,但结帐时却按价格高的标价簿结算。例如,某顾客点了12种炒菜,在结算时发现其中10种菜肴的价格高于提供的标价簿所标的价格,共多收36元。

3. 模糊标价

某商厦以“出厂价”搞促销活动,销售某品牌洗衣机误导性文字明示“出厂价”950元,实际该型号洗衣机出厂价是920元。某酒店在门口迎宾处以“特价烤鸭每只38元”进行价格宣传,实际却按48元结算。

4. 虚夸标价

某家公司在其经营场所以“全市最低价”、“所有商品价格低于同行”等文字进行宣传,但实际其家电商品价格多数高于其他商家。某公司在其店面显著位置标示“消费各类手机全市最低价”,但实际该店所称“全市最低价”无依据,也无从比较。

5. 虚假折价

某商店以“全场2折”的文字进行价格宣传,但实际上只有2种商品按2折销售。某服装商店用公告牌向顾客推荐某品牌服装全场8.5折,但实际标价高于折扣价。

6. 模糊赠售

某餐饮公司打出“肥牛午市买一送一,晚市买二送一”的条幅,但未标明赠送商品的品名和数量。某粮店标示买五升某品牌食用调和油赠一,未标明赠品的品名和数量。

7. 隐蔽价格附加条件

某百货公司采取“购物返A、B券”的手段促销,其中A券可当现金使用,但没有事先告知消费者B券只能附等值人民币现钞才能使用。

8. 虚构原价

某商场销售皮夹子,使用降价标价签标示原价158元,现价98元,但不能提供原价的交易票据。某百货商场降价销售某品牌服装,虚构原价3500元,现价190元,也不能提供此次降价前一次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原价交易票据。

9. 不履行价格承诺

某超市向消费者承诺在2009年1月12日至1月15日期间,凡购买某品牌清洁抹布实行买三送一,但实际消费者购买后并未获得赠送。销售某品牌酸奶,向消费者承诺凡购买5杯125克装酸奶实行“特惠家庭装优惠20%”,但顾客结算时仍以原价结算。

10. 质量与价格、数量与价格不符

某机电产品商店将因有质量问题而返修的某品牌电冰箱按正品价格销售,质量与价格不符。某商店销售价格3元的袋装白糖,标示每袋重量1000克,而实际每袋重量仅有750克,数量与价格不符。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及认定标准

    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及其认定标准。商场搜身行为是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权的典型案例,必须具备违法性,不得拘禁自然人身体自由。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行为还包括非法妨害行动、妨害公路通行、侵害通信自由和非法强制医疗等。遇到类似情况,建议消费者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 违规集资建房的购房合同的效力问题

    违规集资建房的购房合同的效力问题。文章指出,房产和土地分别卖给不同买方、产权主体问题以及价格欺诈和显失公平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购房合同无效。购房合同具有确认买卖关系、作为按揭贷款材料、缴纳税款依据以及办理房产登记和交易手续的作用。

  • 房屋买卖协议的有效期限

    房屋买卖协议的有效期限,指出房屋买卖协议没有明确规定的有效期限,其有效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文章介绍了房屋买卖合同失效的多种情形,包括房地产分离出卖、产权未登记过户、产权主体有问题、侵犯优先购买权、单位违反规定购房、价格欺诈和非法转让等情形。

  •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及相关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法律规定了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适用范围、原则、明码标价和降价销售的要求,以及价格欺诈行为的多种情形和手段。同时,也提到了误导性标价

  • 案情
  • 天价鱼案:明码标高价,你情我愿也并非代表公平交易
  •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监管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