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法院审理查明,原告李某于1996年6月获得涉案许可用地范围内部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依法享有对该部分土地的使用权。去年4月,第三人东营市某公司根据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文件,向被告东营市规划局申请办理东营河(庐山路-东一路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用地。被告经审核后认为第三人的申报材料符合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核发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给第三人。然而,原告李某认为被告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原有的土地使用权,因此向山东省建设厅申请行政复议。山东省建设厅作出维持行政复议决定书。原告不服,于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被告作出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具体行政行为。
法院审理后认为,关于原告是否具备原告诉讼主体资格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规定:“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的”。本案中,原告于1996年6月取得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对涉案部分土地依法享有使用权。因此,被告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与原告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原告认为被告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符合法律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李某具备本案原告的诉讼主体资格。
第三人东营市某公司在向被告东营市规划局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未提供有效的项目立项文件,且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报表不具有真实性。被告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具体行政行为,主要事实证据不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第四十七条规定:“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也就是行政许可事项“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许可机关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东营区人民政府于1996年6月为原告颁发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该土地使用权证确认原告依法享有使用权的土地在被告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土地范围内。
违法行为的概念及其分类。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以及按违反的法律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和违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事法律规定,损害他人民
租赁土地代替征收是否合乎法律规定的问题。指出以租代征土地是违法的,违反了土地管理和物权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既侵犯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也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租地协议和物权登记转让规定。同时,以租代征土地合同是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当事人可以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合
律师在维护被拆迁户权益时,可以从拆迁主体是否具备完整合法的文件入手。要求拆迁主体必须具备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本市银行出具的补偿安置资金专用存款账户的存款证明、产权清晰、无权利负担的安置用房
根据《房屋拆迁许可证》的规定,拆迁房屋的单位必须先获得该证才能进行拆迁。申领该证需要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交一系列资料,包括拆迁计划、拆迁方案、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以及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存储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