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需要抓住合适的时机,过早或过晚都不会有好的效果。对于解决拆迁补偿纠纷,帮助委托人把握好解决问题的时机至关重要,以最大程度维护委托人的利益。下面根据笔者的办案经验,谈一下如何把握时机。
首先,与政府工作人员保持持续的谈判,并揣摩对方可以让步的底线。如果感觉对方态度强硬,没有回旋的余地,就要及时建议委托人适可而止。这种感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磨练,不能简单用几句话解释清楚。专业维权律师在这方面经验越丰富,感觉越敏感准确。
其次,要准确判断自己手中的筹码。拆迁补偿在一定程度上是双方的博弈,需要有筹码。政府拥有权力和各种资源,被拆迁户在专业维权律师的代理下也会找到自己的筹码。然而,筹码并非固定不变,当手中的筹码释放差不多时,就应考虑解决问题了。按照正常情况,政府在释放维权筹码过程中会在不同程度上让步。当手中的筹码越来越少时,无论问题解决得如何,无论是否心有不甘,都要抓住已争取到的利益,以免等到手中没有任何筹码时导致不理想的结果。
第三,委托人与律师之间应多沟通、多分析,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因为政府已做的让步就幻想政府会一直让步下去。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万丈深渊。因此,律师是委托人理性的把关者,要及时给委托人实事求是的建议,即使委托人会产生误会也要敢于说出逆耳之言。
在笔者承办的多数案件中,大部分委托人能听取律师意见,并因抓住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而取得较好的维权效果。只有极少部分委托人因拘泥于自己的想法,不能从总体和全局上考虑问题,错过了最佳时机,费时费力,让原本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时间”的案件无法尽快解决。
总而言之,拆迁维权的时机可以概括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被拆迁人既要努力争取谈判的筹码,又要了解对方情况,遇到时机果断出手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维权效果。
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诉讼中被告的身份问题。在拆迁许可、拆迁决定、拆迁补偿裁决等行政行为中,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和人民政府都可能成为被告。特别是政府下属机构或临时组织在拆迁过程中既扮演拆迁人角色又作出相关决定和裁决时,政府将承担被告责任。
因环评原因导致企业拆迁补偿金额过低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包括企业可申请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市、县级人民政府应给予的补偿内容,以及补偿决定的程序和管辖法院的确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征地拆迁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设立目的。
《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被告作出的行政行为在存在特定错误时,人民法院可判决撤销并要求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包括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等情况。同时指出,“可以”并不意味着人民法院有权力选择是否判决重作,而是
拆迁纠纷律师的收费标准,包括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拆迁补偿的不同以及拆迁征地律师的收费情况。费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案件复杂程度、律师的经验和专业水平、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具体的收费标准因地区、案件具体情况和律师个人因素而异,可能是按小时计费或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