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脱离共同犯罪关系者怎么处罚
时间:2024-09-19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我国很多刑事犯罪都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实施的,两个或以上的人实施的犯罪是属于共同犯罪,需要对共同犯罪人员进行主犯从犯的认定,那么对于脱离共同犯罪关系者怎么处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脱离共同犯罪关系者的处罚问题
脱离者的共犯责任
根据理论和司法实践,对于脱离共同犯罪关系后,脱离者不承担共犯责任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这与共犯处罚的根据密切相关。在共犯处罚的根据方面,存在责任共犯说、行为价值惹起说、惹起说等不同观点。无论根据哪一种理论,在对待脱离者的刑事责任上,都可以得出脱离者不对其犯罪行为负共犯责任的结论。
脱离者的脱离前行为
根据司法实践和相关国家的刑法规定,一般情况下,脱离者在脱离前的行为是免予处罚的。这一做法有理论上的依据和刑事政策上的考虑。从理论上来说,脱离者的行为属于着手前的预备或阴谋行为,对法益的侵害并没有实质的危险。同时,脱离者自动放弃了犯意,主观恶性较小。根据犯罪构成理论的要求,对于情节显著轻微的行为,不应视为犯罪处理;对于构成犯罪的行为,也应当从轻处罚。从刑事政策上来说,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助于犯罪者改过自新,瓦解、分化和打击犯罪组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脱离者的适当处罚
当然,并不是说脱离者可以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根据具体案情,对于以下情形之一的脱离者,可以给予适当的处罚:(1)预备行为构成犯罪的情况。例如,甲和乙为了抢劫成功,事先各自购买了枪支。但在实施抢劫前,甲因惧怕而放弃犯意,并没有参加抢劫。甲的行为构成非法买卖枪支罪。(2)共谋实行重大犯罪活动,并进行了预备活动的情况。例如,共谋抢劫国家金融机关、爆炸国家重要设施等。是否属于“重大”的犯罪,应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使用的犯罪方法等因素。(3)为阻止他人实行犯罪做出了诚挚努力,但并没有真正阻止他人实行犯罪的情况。例如,被教唆者虽然答应放弃犯意,但仍然实施了教唆的犯罪。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应追究以上行为的刑事责任,也应从轻处理。即将脱离共犯者的行为作为从轻处理的情节,在量刑时予以考虑。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判决问题
共同犯罪案件中判决的相关问题。在共同犯罪中,应分别讯问被告人并视情况传唤到庭对质,但对部分嫌疑人可能因逮捕时间不同而单独判决。共同犯罪包括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行为,过失犯罪则不视为共同犯罪。对于主犯和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应根据罪行进行处罚,而从犯和
-
盗窃少量公私财物的法律处罚
盗窃少量公私财物的法律处罚。根据财物价值的不同,处罚有所不同。具体法律规定依据最高法、最高检的解释以及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状况确定。对于跨地区交通工具上的盗窃案件和盗窃毒品等违禁品的情况,有特别处理规定。盗窃罪的刑事处罚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
-
从犯量刑能不能高于主犯
从犯量刑是否能高于主犯的问题,指出在刑法范畴中通常从犯量刑低于主犯,但也有特殊情况下从犯量刑可能高于主犯。文章还介绍了广东诈骗罪的量刑标准和缓刑的注意事项。在缓刑期间,犯罪分子需遵守法律法规,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监督管理。
-
从犯和共犯的判刑一样的是对的吗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从犯和共犯的判刑问题,指出从犯和共犯的判刑并不一样,法律会根据犯罪情节和危害后果来判定刑罚;刑事立案后是否还需要行政立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刑事立案会导致当事人面临一系列法律后果,如人身自由受限等。摘要:本文从法律角度探讨了从
-
团伙作案分案处理后还有主从犯吗
-
从犯罪要加怎么量刑
-
刑事案件从犯减轻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