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与结伙作案和团伙作案的区别
共同犯罪
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3.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4.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存在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的分工,可以将共同犯罪划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简单共同犯罪,简称共同正犯,也可称为共同实行犯,指各共同犯罪人都直接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客观方面行为的共同犯罪。需要指出的是,共同实行犯也并非根本不存在行为的分工,只有在并进的共同实行犯中共同犯罪人都完全实施了犯罪的实行行为,如甲和乙一同对丙实施暴力,进而一起将乙的财产劫走;在分担的共同实行犯中,在实行行为内部还存在着分工,如抢劫罪的共同犯罪中,一部分人实施暴力手段,另一部分人实施取得财物的行为。复杂共同犯罪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有所分工,处于不同的地位。
结伙作案
是刑事诉讼法上的概念,一般理解为既包括犯罪集团等有组织犯罪形式,也包括结合比较松散、临时纠合的一般共同犯罪形式。“结伙作案”一般表现为二人以上的不确定的多数人,为实施犯罪纠合在一起,在形式上有明显的纠集过程,所涉及的犯罪事实相对复杂。
团伙作案
通常所说的“团伙犯罪”是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犯罪集团这种有组织的犯罪,也包括结合比较松散,尚未达到犯罪集团的组织程度的犯罪。
现行法律中没有对“团伙犯罪”的特殊处罚规定。未成年人由于在生理、心理上尚未成熟,作案时常表现出突发性、纠合性、结伙性,即通常所说的“少年团伙”,但其组织松散,成员不固定。处理时应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区别对待,不能以“犯罪团伙”定罪。
共同犯罪的处罚
《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十六条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八条 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九条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团伙作案主要特征
(1)没有明确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团伙头目自发产生;
(2)团伙成员在犯罪活动中没有明确的分工或分工比较简单、不固定;
(3)团伙成员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不固定。
刑法第27条第2款关于从犯的刑事责任的规定,以及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的刑罚量刑原则。对于从犯,其刑事责任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主犯的刑事责任根据其在犯罪中的作用进行量刑;胁从犯因被胁迫程度及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而受减轻或免除处
诈骗犯罪集团的法律处罚。依据我国刑法规定,对诈骗犯罪集团的处理取决于犯罪情节。主犯承担全部罪责,从犯可获减轻处罚。共同犯罪需负刑事责任,犯罪集团有特定特征,如人数多、预谋实施犯罪等。首要分子需对集团罪行负责,其他成员则根据个人罪行负责。若犯罪集团犯下
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和教唆犯的刑事责任追究方式。主犯需对其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从犯则根据参与犯罪的性质、情节及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教唆犯的处罚则依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和对未成年人的教唆情况进行裁定。
传销是否构成共同犯罪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传销活动可以构成共同犯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涉及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根据不同角色在犯罪行为中的责任程度和参与程度来确定相应的刑事责任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