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伙犯罪是指两人以上结帮成伙、没有组织的共同犯罪,属于非法律术语。结伙犯罪的特点是没有特殊的组织形式,人员组成结构比较松散,通常实行一次或数次犯罪就散伙。结伙犯罪是有组织犯罪中较低级的形态,向黑社会性质犯罪过渡的中间形态。刑法对结伙犯罪有所规定,例如刑法第382条第3款规定了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情况。司法实践中,结伙犯罪频繁发生,因此在刑法理论中,结伙犯罪作为一种独立的共同犯罪形式具有一定意义。
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审查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司法解释应当规定随意延长拘留期限至三十日的办案责任。如果案情简单,基本证据具备,在延长期内未补充调取新的证据的情况下,应属违法延长拘留期限,办案人和批准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强制措施的监督,对因案件侦查取证以外的原因擅自延长拘留期限至三十日的情形,可以通过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等形式进行监督纠正。
一、流窜作案指行为人在一段时间内先后在不同的地方作案。构成犯罪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属于流窜犯罪分子:1. 跨市、县管辖范围连续作案的;2. 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跑到外省、市、县继续作案的。
二、结伙作案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违法行为。
三、多次作案指在以前有过作案事件的情况下一而再再而三地犯案。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10条的解释,“多次作案”指三次以上作案。然而,在办案实践中,有许多作案次数为两次或一次的也以“多次作案”为拘留延长理由,显然是失当的。
关于“结伙作案”的含义,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10条的规定,是指两人以上共同作案。
“流窜作案”的适用存在泛化倾向,户籍地对延长拘留期限有较大影响。
公司逃税行为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当单位经过组织策划实施偷税行为时,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文章还详细阐述了逃税罪的构成要件、刑罚、扣缴义务人的责任以及多次实施逃税行为的处理方式,同时提及了补缴税款和追究刑事责任的相关
帮助凶手逃走是否构成共同犯罪的问题。根据刑法规定,帮助凶手逃走可能构成窝藏罪,如果事前与凶手通谋则视为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成立需要满足条件,包括共同犯罪人必须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主观上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客观上有共同的犯罪行为,以及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主体要件要求二人以上,包括多个自然人、单位以及自然人与单位的共同犯罪。客观要件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包括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以及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等。主观要件则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
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的辩护观点。文章认为被告人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且作为未成年人,应当从轻处罚。文章详细阐述了被告人的行为特点、主观态度以及未成年人身份等因素,并希望法庭能够依据相关法律对被告人进行适当惩罚,同时体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为主、惩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