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指示偷税的主体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那么就构成单位犯罪。对于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会被判处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单位犯罪的情况下,对单位将会判处罚金,并且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会判处刑罚。如果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有其他规定的话,将会按照规定执行。
第二百零一条 【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将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且处以罚金;如果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将会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处以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将会按照前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对于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但未经处理的情况,将会按照累计数额进行计算。
如果存在第一款行为,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并缴纳滞纳金的情况下,已经受到行政处罚的将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是,除非在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而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以上行政处罚。
单位犯罪的双重处罚制度,其中单位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个人犯罪的相同或较轻刑罚。在某些情况下,刑法也规定了单一处罚制度,仅对自然人进行处罚。如何确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单位犯罪的具体特征和认定,包括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认定及其责任情形。对于单位犯罪,除了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应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指在单位犯罪中起主要决策作用的人员,包括决策者及负有不可推卸责
个人独资企业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不符合构成单位犯罪的条件,因为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刑法中的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而个人独资企业并不在此范围内。同时,刑法采用了单位犯罪的概念,而没有采用法人犯罪的说
如何处罚偷税金额超过二十万元的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对于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且金额较大的行为,将依法判处刑罚并处罚款。对于单位犯罪的情况,将对单位及其直接负责人员进行处罚。如补缴税款并缴纳滞纳金,且已受行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