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的基本原则,自然人犯罪是常态,而单位犯罪是例外。只有在法条中明确规定单位可以构成某种罪名时,才可能构成单位犯罪。然而,在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单位可以构成该罪名。因此,伪造公司印章罪只能由自然人犯罪构成。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的规定,对于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如果情节较轻,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而如果情节严重,将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对于伪造公司印章罪,只有自然人才能构成犯罪。单位并不具备犯罪主体的资格。因此,伪造公司印章罪属于自然人犯罪,而不属于单位犯罪。
尽管伪造公司印章罪不属于单位犯罪,但是对于公司而言,应当加强对印章的管理和保护,以防止相关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个人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伪造公司印章等违法行为,以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和法律的尊严。
单位犯罪的双重处罚制度,其中单位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个人犯罪的相同或较轻刑罚。在某些情况下,刑法也规定了单一处罚制度,仅对自然人进行处罚。如何确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单位犯罪的具体特征和认定,包括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认定及其责任情形。对于单位犯罪,除了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应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指在单位犯罪中起主要决策作用的人员,包括决策者及负有不可推卸责
个人独资企业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不符合构成单位犯罪的条件,因为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刑法中的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而个人独资企业并不在此范围内。同时,刑法采用了单位犯罪的概念,而没有采用法人犯罪的说
本文主要介绍了刑法第二百八十条关于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的处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伪造、变造、买卖或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