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这些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自首问题是建立在单位犯罪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单位犯罪,就不会有自首问题的研究。
在刑法理论上,对于单位犯罪的处罚存在单罚制和双罚制两种不同的观点。单罚制,也被称为代罚制或转嫁制,指的是在单位犯罪中只对单位中的个人进行处罚,或者只对单位本身进行处罚。双罚制,也被称为两罚制,指的是在单位犯罪中,既对单位进行处罚,又对单位中的个人进行处罚。
在我国刑法修订之前,1979年的刑法规定了单罚制,例如刑法第127条规定了对违反商标管理法规、工商企业假冒已注册商标的单位中的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然而,由于当时并不承认单位犯罪的存在,因此刑法理论上对此没有进行单位犯罪的角度的理解。1987年,《海关法》首次规定了单位犯罪,并确立了两罚制的观点。此后,我国刑事立法对单位犯罪多数采用了两罚制。可以说,与单罚制相比,两罚制更为科学。因为单位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和组织性的主体,应当对其意志支配下的犯罪活动承担刑事责任,而不能将这个责任推卸或转嫁给他人。因此,作为刑事责任的必然后果,刑罚应当加诸单位本身。同时,单位是个人的组合体,个人是单位存在的基础。既然我们将单位中的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视为单位的整体行为,将他们的决定、决策视为单位意志的表现,并且这些人也是有权代表单位作出各种决定和决策并具体实施犯罪行为的,那么他们应当对单位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而不能将这种责任全部推脱或转嫁给单位。因此,也应当对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这实际上是由个人承担的单位的刑事责任,处罚的主体仍然是单位,只是刑事责任的承担者有所不同。因此,两罚制不是对两个主体的处罚,而是对一个主体即单位的整体处罚,是根据单位成员在犯罪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而进行的不同分担,是对单位犯罪行为的综合性全面处罚。因此,对单位犯罪实行两罚制,既对单位进行处罚,又对单位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能够全面评价单位犯罪的刑法否定,有利于遏制单位犯罪。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犯罪虽然以单位形式实施,但实际上社会危害性主要反映在个人的行为上,因此没有必要对单位进行处罚,只需要对单位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只对个人进行处罚的单罚制也是必要的。
根据以上情况,我国刑法第31条对单位的处罚做出了以下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刑法主要采用两罚制,辅以单罚制的处罚原则来处理单位犯罪。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名称规范的通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名称规范的通知。通知详细规范了不同种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名称,包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以及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劳动人事争议
单位犯罪的双重处罚制度,其中单位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个人犯罪的相同或较轻刑罚。在某些情况下,刑法也规定了单一处罚制度,仅对自然人进行处罚。如何确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黑恶势力团伙的认定标准,包括恶势力的定义、成员构成、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刑事处罚等方面。恶势力指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以暴力、威胁等手段为非作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违法犯罪组织。成员构成一般为3人以上,包括纠集者和参与者。恶势力的违法犯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修正)的发布
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文章强调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禁止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如片面宣传、冒充他人名义销售、虚假表示、限制竞争行为等。同时,鼓励社会监督,保护组织和个人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举报。此外,文章还强调加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