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法中,对单位犯罪的认定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审查。首先,需要查明单位的成立形式和组织结构。如果一个社会经济组织经过有权机关或组织的审批、登记注册,那么可以认定为单位。然而,对于一些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在形式上经过了工商部门的审批、登记注册,但如果有证据证实其实际上是由一个特定个人出资、从事经营管理活动,并且主要利益归属于该特定个人,那么就应该按照刑法上的个人犯罪论处。其次,需要从单位的实际活动性质来看。如果一个单位主要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成立的目的就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那么应该否定其正当的单位人格,并将其实施的危害行为视为个人犯罪行为。
在确认单位属实的基础上,要认定单位故意犯罪,需要主要把握两个构成特征。首先是犯罪意志的整体性,即单位故意犯罪是经过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由负责人决定的。如果一个单位中的一般工作人员擅自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并且事后得到负责人的认可或默许,那么可以认为其危害行为具有犯罪意志的整体性,从而将其视为单位犯罪行为。否则,应该认定其危害行为是出于个人意志,从而以个人犯罪论处。其次是非法利益归属的团体性,即单位故意犯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或者违法所得实际归属于单位或其中的部分股东单位。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两个特征的行为,才能认定为单位故意犯罪。
对于个人假借单位名义实施犯罪、为个人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或者虽然经过单位集体研究决定实施犯罪,但违法所得实际由个人共同分取的情况,因为这两种情形都不具备非法利益归属的团体性特征,所以应该以个人犯罪论处。
对于单位集体决定实施犯罪、个人共同分取违法所得的案件,尤其应当注意贯彻惩办少数、教育多数的刑事政策。一般来说,只能将共同犯罪活动的组织、领导、指挥者和起主要作用的实施犯纳入治罪范围。
犯罪集团的构成条件及特点。犯罪集团至少由三人组成,具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犯罪目的性。成员基于共同犯罪目的而结合,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危险性严重,是刑法打击的重点。文章还强调了刑法对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的定义,以及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并鼓励进行法律咨询。
单位犯罪的界定和特征,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单位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公司、企业等组织,具有法定性、整体意志和整体利益的特征。对于单位犯罪,单位需承担刑事责任,通常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犯罪主体的定义及分类,包括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自然人主体需具备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某些犯罪还要求有特殊身份。刑事责任年龄分为不同阶段的责任划分,体现了对青少年犯罪以教育为主的精神。单位主体则是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组织机构。
成立公司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文章指出,如果公司依法成立且犯罪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单位犯罪,则构成单位犯罪。但如果公司是为了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而设立或将其犯罪行为作为核心业务活动之一,应认定为个人犯罪。此外,尚未成立公司的股份协议在设立过程中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