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为了构成共同犯罪,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共同犯罪的参与者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如果共同犯罪的参与者是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此外,即使有多人共同实施犯罪,如果其中只有一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也不能构成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的参与者在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意味着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故意地参与实施共同犯罪,还意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与他一同参与犯罪。此外,共同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都持有希望或放任的故意态度。共同的犯罪故意使得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相互联系、相互默契,形成一个统一的犯罪行为,共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
共同犯罪的参与者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尽管各共同犯罪人在实施共同犯罪时可能具有不同的地位、具体的分工、参与程度和时间,但他们的行为都是为了达到同一犯罪目的,指向相同的目标。因此,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紧密相连,相互配合,各自的犯罪行为都是整个犯罪活动的组成部分。在危害结果发生的情况下,共同犯罪人的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共同犯罪的参与者的犯罪行为必须指向同一犯罪客体。这是共同犯罪的必要条件,共同犯罪的成立需要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共同犯罪可以根据四个不同标准分为以下四类八种:
根据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任意形成而对共同犯罪形式进行划分。
任意共同犯罪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可以由一个人单独实施的犯罪,当两人以上共同实施时,构成共同犯罪。刑法对犯罪主体的人数没有限制。
必要共同犯罪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以两人以上的共同行为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并且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一个人无法单独构成犯罪。
根据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而对共同犯罪形式进行划分。
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人的共同犯罪故意在实施犯罪之前形成。这种形式的共同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很常见。
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人的犯罪故意在实施犯罪时或犯罪过程中形成。
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分工而划分的共同犯罪形式。
简单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直接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在简单共同犯罪中,只有实施犯,没有教唆犯、组织犯和帮助犯。
复杂共同犯罪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着犯罪分工的共同犯罪。这种分工具体表现为:组织犯对整个犯罪活动进行组织策划和指挥领导;教唆犯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但不实施犯罪行为;实行犯直接实施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帮助犯对犯罪的实施、完成和保持犯罪后的不法状态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根据共同犯罪是否具有组织形式而进行划分。
一般共同犯罪是指没有特殊组织形式的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人为实施某种犯罪临时结合,一旦犯罪完成,这种结合就不存在了。一般共同犯罪既可以是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也可以是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既可以是简单共同犯罪,也可以是复杂共同犯罪。
特殊共同犯罪是指由三人以上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也称为犯罪集团。犯罪集团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犯罪主体必须是三人以上;犯罪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实施犯罪;犯罪组织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犯罪分子之间相互纠合体现出一定的组织性。
单位犯罪案的审理程序及注意事项。文章介绍了审理单位犯罪案的基本原则和适用法律,以及审查起诉书中的必要信息。同时,强调了诉讼代表人的资格要求和出庭义务,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享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追缴或扣押、冻结违法所得
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区分标准,包括决策机构的决定和单位利益、行为是否以单位名义实施以及行为与单位业务活动的相关性。单位犯罪需符合单位决策程序,犯罪后的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个人犯罪则多为了个人谋利。明确区分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在司法实务中非常重要,因为
单位犯罪与个人以单位名义进行犯罪的界定。个人以单位名义犯罪不构成单位犯罪,应按照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处理。法律依据为相关法律解释的第二条和第三条。个人为犯罪活动设立的公司等企业,不以单位犯罪论处;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
教唆犯罪的刑事责任及罪名。教唆犯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应从重处罚,被教唆人未犯被教唆的罪,对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教唆犯的罪名根据教唆内容而定,如盗窃、抢劫等。教唆犯通过劝说、利诱等方法将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无犯意的人,但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