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制度分为两种:两罚制和单罚制。
在两罚制中,对单位犯罪的处罚是判处罚金,罚金数额没有限制。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除了罚金外,还会判处刑罚,其中自由刑是主要形式。
对个人判处自由刑的情况有两种:
1. 在大多数情况下,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与个人犯罪相同的刑罚。例如,刑法第220条规定了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根据该节其他条款的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这里所谓的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就是指依照对个人犯罪的规定进行处罚。
2. 在少数情况下,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低于个人犯罪的刑罚。例如,个人犯受贿罪最重可以判处死刑,但根据刑法第387条规定,单位犯受贿罪的处罚是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在某些情况下规定了单位犯罪的单罚制,即只对自然人进行处罚,而不对单位进行处罚。
例如,刑法第396条规定了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的罪行。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如果数额较大,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数额巨大,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但只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而不对单位进行处罚。
单位犯罪的双重处罚制度,其中单位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个人犯罪的相同或较轻刑罚。在某些情况下,刑法也规定了单一处罚制度,仅对自然人进行处罚。如何确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非法集资7000万的处罚问题。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可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款。单位犯罪需对单位及直接负责人员处罚。非法集资特点包括未经批准、承诺还本付息、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立案追诉涉及发行金额、投资者人
非法集资犯罪的自首情节及判决标准。非法集资犯罪嫌疑人若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认定为自首并从轻或减轻处罚。非法集资犯罪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前者扰乱金融秩序,后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个人独资企业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不符合构成单位犯罪的条件,因为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刑法中的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而个人独资企业并不在此范围内。同时,刑法采用了单位犯罪的概念,而没有采用法人犯罪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