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管制 > 管制的特点

管制的特点

时间:2025-01-16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8150
管制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刑种,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对于一些罪行轻微,不予关押,取政府管制与群众监督的办法作为惩罚,并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使其获得改造,于是便有了管制的刑罚。那么管制发展到今天,我国的管制的特点有哪些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你详细介绍有关管制的知识。

管制是一种刑罚方法

管制是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判决的一种刑罚方法,适用于罪行较轻、不需要关押的犯罪分子。管制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之一,也是最轻的刑罚之一。

管制的特点

管制对罪犯不予关押,而是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社会监督改造。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可以继续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并且应当得到同等的工资待遇。管制的特点包括:

  1. 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判断,认为犯罪行为不足以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等剥夺自由的刑罚,但仍需要对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给予一定的惩罚,才可以判处管制。
  2. 限制一定自由: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不被关押,而是限制其一定自由。他们可以继续居住在家庭中,也可以继续工作或劳动,除了必须遵守特定法律规定外,行动上仍然是自由的。
  3. 公安机关的管束和社会的监督: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生产、工作和其他活动中受到公安机关的管束和社会的监督。
  4. 法定执行主体:管制必须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由公安机关执行。其他机关、单位、团体和个人无权决定或执行管制,非法管制他人是一种犯罪行为。

管制的执行和社区矫正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可以被禁止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或场所、接触特定人。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违反禁止令的规定将受到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罚。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和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或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决定。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的各个执法环节进行法律监督。公安机关及时依法处理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被判管制后的权利与义务

    被判管制后的权利与义务。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服从监管,且需获得批准才能行使言论等自由权利。他们还需定期报告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迁居需经过批准。同时,他们在劳动中应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

  • 管制刑期的确定

    管制和拘役两种刑罚的刑期确定、计算及适用对象的特点。管制作为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其刑期为三个月以上两年以下,先行羁押可折抵刑期。拘役作为刑罚,由公安机关执行,刑期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先行羁押可折抵刑期,且罪犯可每月回家与亲人团聚。拘役适用对象多为

  • 府谷县爆炸案件:私藏炸药罪的法律解读

    府谷县发生的一起由私藏炸药引发的爆炸案件。事故造成多人伤亡,现场破坏严重。律师解读了相关法律,私藏炸药罪的法律判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呼吁公众加强对危险物品的管理和监管,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 故意伤害罪致死是否可判死刑?

    我国关于故意伤害罪的法律认定及判决差异。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刑罚可适用死刑。法院在量刑时会考虑犯罪嫌疑人是否积极赔偿被害人。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对故意伤害致死案件的判决存在差异。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前提是伤害行为的非法性,伤害程度分为轻伤、

  •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种类
  • 管制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
  • 被判管制时的活动禁止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