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执行判决该如何处理
时间:2024-11-11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基本案情
拒不执行判决罪的案例分析
一、案件背景
2006年12月起,常*花、杨-忠、王*军等人相继向和平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同创房屋开发有限公司返还购房款。然而,在执行过程中,王*军明知该公司已被法院判决归还他人钱款,并多次收到执行通知书,却于2011年4月15日以低价8,866,400元将公司位于沈阳市和平区文安路58号负1层房屋变卖。此后,王*军未履行判决内容,擅自将所得款项支付给与同创房产公司无关的段连发。尽管多次催要,最终导致已生效的民事判决书无法执行。
二、裁判结果
经审理后,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认定王*军拒不执行已生效的法院判决,将财产变卖并支付给他人,严重阻碍了判决的执行。因此,法院认定其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并判处王*军有期徒刑两年。王*军在宣判后表示服从判决结果,未提起上诉。
三、典型意义
王*军作为**同创房屋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完全有能力执行生效法律文书并支付购房款。然而,在本案中,他明知判决要求归还他人钱款并多次收到执行通知书的情况下,不仅拒绝执行,还变卖财产并用所得款项支付给与同创房产公司无关的人,直接导致判决无法执行。王*军的行为表明他有意抗拒执行,情节恶劣且后果严重,对社会造成了较大危害。通过本案可以看出,如果王*军在接到法院通知后能够正确认识到规避执行的法律后果,并主动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就不会面临刑事追责。因其侥幸心理,试图通过转移财产谋取利益,其行为破坏了法院正常的执行秩序,最终为抗拒执行付出了法律代价。王*军案是典型的有履行能力却拒不执行的情况。在公安机关启动刑事追责程序后,王*军受到相应处罚,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在当前执行难问题突出的背景下,人民法院有必要依法打击拒不执行行为,以实现判决内容,维护司法秩序,增强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假释制度的定义和条件
假释制度的相关内容。假释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必须附加条件,且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刑的犯罪分子不得享受假释。适用假释的刑期条件和实质条件包括执行一定时间的刑罚、表现悔改态度等。假释考验期限根据刑期不同而有所
-
保管易爆危险物品的法律责任
保管易爆危险物品的法律责任。保管人需要求对方提供资料和物品性质说明,并具备相应保管条件。若违反规定擅自保管,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存货人应说明物品性质,保管人有权拒收违规仓储物。单位犯罪将被判处罚金,并对负责人员进行处罚。
-
有期徒刑的执行地点
有期徒刑的执行地点和执行内容。执行地点包括监狱、看守所和未成年犯管教所等。执行内容主要包括有期徒刑的期限、执行场所、劳动和教育改造以及刑期的计算等。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时,相关的法律文书应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送达给执行机关。同时,执行机关应及时收押罪犯
-
被判无期徒刑罪犯朋友的探监问题
被判无期徒刑罪犯的朋友探监的相关问题,包括朋友探监的规定、申请探监的程序以及注意事项。根据《监狱法》的规定,朋友需要向当地派出所申请出具证明,并经过监狱的批准和检查才能探监。在探监过程中,朋友的来往信件和带给罪犯的物品都需要经过监狱的检查。
-
犯罪经过哪些期限不再追诉
-
员工在工作期间受伤,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