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有期徒刑 > 取保候审的含义,有期徒刑取保候审程序

取保候审的含义,有期徒刑取保候审程序

时间:2024-08-15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8875
犯罪嫌疑人在被关押后,什么时候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大家不是很清楚,许多人认为,只要人被关押了,聘请律师就可以办理取保候审。这是一个误区。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那么,有期徒刑的取保候审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将为你作如下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取保候审的含义和条件

取保候审是指在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根据一定条件获得临时自由的一种法律程序。以下是取保候审的含义和条件:

1. 取保候审的含义

取保候审是指犯罪嫌疑人在被逮捕后,根据一定条件获得临时自由的一种法律程序。在刑事拘留期间,犯罪嫌疑人不能申请取保候审。如果是行政拘留,则更不能申请取保候审。

2. 取保候审的条件

以下情况下才能申请取保候审:

  1. 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正在怀孕、哺乳婴儿的妇女;
  2. 逮捕后,超过了法定的羁押期限,案件不能及时办结;
  3. 所涉嫌的罪行轻微,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罚金,不需要判有期徒刑;
  4.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取保候审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

具体来说,这些条件包括:犯罪嫌疑人主动自首、认罪悔罪、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并且取保后没有毁灭证据的可能、同案犯已经全部落网并且取保后没有串供的可能、已经得到被害人的谅解并且取保后没有报复的可能。

不能办理取保候审的情况

以下情况下不能办理取保候审:

  1. 犯罪情节严重,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
  2. 犯罪后逃逸;
  3. 不认罪,对指控的犯罪有异议;
  4. 尚有同案人员没有被抓获;
  5. 外地户口,本市没有固定住所,不能保证随传随到。

取保候审的办理程序

办理取保候审的程序如下:

取保候审的申请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委托的律师或辩护人向司法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即填写取保候审申请表。在侦查阶段,向侦查机关提出申请;在审查起诉阶段,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请;在审判阶段,向法院提出申请。

侦查、检察、审判机关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人,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决定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等措施。对于取保候审的决定,需要决定是人保、财产保,还是人保与财产保并用。

对于人保,取保候审申请人必须提出保证人,保证人需要符合法定条件,并经司法机关批准。被保证人和保证人需出具保证书,保证履行法定规定。取保候审人的人保手续即告终结。

对于财产保,司法机关可以要求被取保候审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监护人出具一定数额的保证金。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不违反法定规定,司法机关不退还保证金,将其上缴国库。根据不同情况,司法机关可以要求重新办理取保手续,也可以转变为监视居住、逮捕等强制措施。

对于人保与财产保并用,即同时办理人保和财产保手续,并得到司法机关的认可,取保候审手续即告终结。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假释制度的定义和条件

    假释制度的相关内容。假释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必须附加条件,且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刑的犯罪分子不得享受假释。适用假释的刑期条件和实质条件包括执行一定时间的刑罚、表现悔改态度等。假释考验期限根据刑期不同而有所

  • 保管易爆危险物品的法律责任

    保管易爆危险物品的法律责任。保管人需要求对方提供资料和物品性质说明,并具备相应保管条件。若违反规定擅自保管,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存货人应说明物品性质,保管人有权拒收违规仓储物。单位犯罪将被判处罚金,并对负责人员进行处罚。

  • 被判无期徒刑罪犯朋友的探监问题

    被判无期徒刑罪犯的朋友探监的相关问题,包括朋友探监的规定、申请探监的程序以及注意事项。根据《监狱法》的规定,朋友需要向当地派出所申请出具证明,并经过监狱的批准和检查才能探监。在探监过程中,朋友的来往信件和带给罪犯的物品都需要经过监狱的检查。

  • 犯罪经过哪些期限不再追诉

    犯罪经过不同期限后的追诉情况。根据法律规定,不同刑罚的犯罪有不同的追诉期限,从几年到二十年不等。同时,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追诉不受期限限制。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了这些规定,包括在犯罪之日起计算追诉期限,以及连续或继续状态的犯罪行为的计算方式等。

  • 员工在工作期间受伤,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期徒刑
  • 有期徒刑的最高期限为多少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