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刑和假释的目的是激励罪犯积极改造,是对积极改造罪犯的奖励性措施。本次修改明确规定了减刑和假释是激励罪犯改造的刑罚制度。只有罪犯积极改造并表现优异,才能获得减刑和假释。适用减刑和假释必须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刑罚的功能和实现刑罚的目的。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会的文件精神,对职务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金融犯罪以及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严重暴力性犯罪等罪犯的减刑和假释进行严格控制。新增了减刑起始时间、间隔时间和减刑幅度严格的规定。
《规定》新增了决定终身监禁的贪污、受贿罪犯不得再减刑和假释的规定。对于死缓考验期内故意犯罪但尚未达到情节恶劣的罪犯,在明确死缓执行期间重新计算的同时,新增了减为无期徒刑后五年内不予减刑的严格规定。
针对一些罪犯减刑过快过多、实际执行刑期偏短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重刑犯的刑罚执行存在生刑过轻、死刑过重等问题,《规定》通过科学测算,对有期徒刑罪犯、无期徒刑罪犯、死刑缓期执行罪犯、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罪犯,在减刑起始时间、间隔时间和减刑幅度上做了相应调整,以有效发挥刑罚的功能。
假释制度比减刑制度改造效果更好,假释罪犯再犯罪率更低。考虑到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健全和条件的改善,《规定》规定了对部分罪行较轻、符合规定条件的罪犯可以依法从宽适用假释,对既符合减刑条件又符合假释条件的罪犯可以优先适用假释。
本次修改明确详细规定了一些司法实践中具有普遍性的难点问题,如罪犯犯新罪以及原判死缓、无期徒刑罪犯发现漏罪后的处理,减刑和假释裁定在再审案件中的效力认定,罪犯履行财产性判项情况与减刑和假释的关联等。这些规定有助于实际操作。
法律咨询专家指出,新出台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刑罚执行变更的法律制度,统一了全国减刑和假释案件的办案理念、裁判尺度和执法标准。这有利于保障减刑和假释案件办理的公平和公正,切实发挥减刑和假释在促进罪犯积极改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新规定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目标。
无期徒刑的执行机关、减刑和假释的规定、适用情况等相关内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将在监狱或其他指定场所执行刑罚,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在执行期间,如果表现出悔改和立功行为,可以获得减刑。适用情况包括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罪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死刑缓期执行
无期徒刑减刑的相关规定及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在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减刑。无期徒刑是一种严厉的刑罚,要求罪犯至少服刑,但法院会根据表现作出减刑裁定。例如,某罪犯被判处无期徒刑后,因立功表
短期罪犯的减刑程序和条件。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建议,并组成合议庭审理。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表现悔改或立功可减刑。重大立功表现包括阻止犯罪活动、检举犯罪等。减刑后的刑期不能少于规定的限度。
现行刑法下有期徒刑的相关情况。有期徒刑通常是数罪并罚或死缓、无期徒刑转有期徒刑后的结果。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若能表现出良好行为、立功表现,可获得减刑。有期徒刑的刑期相对较长,但会根据犯罪分子的表现与立功情况有所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