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决是我国现行死刑的一种执行方式。行刑时,死刑犯被要求采取跪姿,行刑人员(与普通警察有所不同)使用步枪从死刑犯的脑后开枪。如果一枪未能立即致命,将再行补枪,直至犯人死亡。经过法医确认死亡后,尸体将就近火化,家属不会被通知领回尸体。
注射是近年来较为常用的死刑执行方法之一。行刑时,犯人被绑在椅子上,法医向犯人的手臂静脉注射药剂(一般按顺序包括麻醉剂、肌肉松弛剂和心跳阻滞剂)。犯人通常在几分钟内因心跳停止而死亡。经过法医确认死亡后,家属将被通知领回尸体,然后由家属自行火化。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包括单位犯罪的定义、刑罚以及法人代表在企业犯罪中的责任。同时,针对偷税行为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和法人代表在偷税犯罪中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不同情况下法人代表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情况。
刑法规定死刑犯从侦查到枪决所需时间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侦查阶段因案情复杂和侦查要求高等因素,时间较不确定,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死刑适用对象有限制,如犯罪时未成年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死缓期间表现不同,刑罚结果也有所不同。
犯罪分子数罪并罚的判决原则。对于数罪中的每一种犯罪,法院会分别判决,若其中有死刑或无期徒刑,则执行相应刑罚。有期徒刑、管制和拘役的刑期有上限。量刑时,法院会先对每种犯罪分别量刑,再将各罪刑罚相加得到总和刑期,并在数罪中的最高刑期和总和刑期之间决定执行
刑法第45条规定的刑期范围,包括有期徒刑的刑期为6个月以上以下。还介绍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特殊情况,数罪并罚时的刑期限制以及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再犯罪的刑期计算。刑期的计算从判决执行之日起开始,若之前先行羁押,羁押时间可折抵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