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合同纠纷的诉讼主体限定为保险合同法律上的主体,即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和保险合同的关系人。
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包括投保人和保险人。投保人是根据保险合同约定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一方,而保险人是具备保险业务经营资格的保险公司,负责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并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承担给付或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保险合同的关系人根据不同类型的保险合同分为人身保险合同和财产保险合同。
人身保险合同中的关系人包括被保险人和受益人。被保险人可以是投保人或第三人,而受益人是人身保险合同中的特殊概念,在财产保险合同中并不存在。
财产保险合同中的关系人指被保险人,被保险人既可以是投保人本人,也可以是第三人。
当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主张保险合同相关权利时,人民法院应将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列为诉讼当事人。这是因为保险合同的效力以及保险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履行情况,都可能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权益产生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保险人死亡的情况下,如果人身保险合同的投保人、被保险人没有指定受益人或受益人无法确定,或者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且没有其他受益人,或者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放弃受益权且没有其他受益人,根据新《保险法》的规定,保险金将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按照《继承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保险人拒绝赔付,具备原告资格的将是被《继承法》规定的保险人的继承人。需要注意的是,受益人和继承人的区别在于,受益人只享有领取保险金的权利,而没有法定义务;而继承人在领取保险金后,有义务在继承的保险金范围内清偿被保险人的债务。
保险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进行必要的变更,分为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和保险合同其他记载事项的变更。变更保险合同应当采用法定形式,经过法律程序实施,可采用批注或附贴批单、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
保险合同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包括保险合同的双务性质、射幸性质、标准附合性质和要式性质等法律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保险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经济交换和法律关系的双重属性。文章还对保险合同的形式和订立方式进行了介绍。
保险公司的定义、分类及其相关法规。保险公司是为公众提供风险保障的经济组织,分为人寿和财产两类。保险公司需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并遵守股权持有限制。保险条款和费率需报备并遵守规定,中国保监会有权颁布范本和规范业务行为。保险公司对同一险种应执行
在人身保险合同中,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必须具有保险利益;在财产保险合同中,投保人对保险标的要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具备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承担支付保险费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