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当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将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在2012年1月17日发布的《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有期徒刑罪犯减刑时,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可以酌减,但酌减后的剥夺政治权利期限不能少于一年。
这两条规定解决了死缓、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以及有期徒刑减刑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减刑问题,从实体方面确保了剥夺政治权利减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在剥夺政治权利的减刑中,执行机关应在呈报对罪犯主刑减刑的同时,根据罪犯的原判刑期、服刑悔改或立功表现以及决定呈报的减刑幅度,决定对剥夺政治权利减刑的幅度。
对于死缓或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情况,必须同时提起对剥夺政治权利减刑的呈报,并由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合议庭应认真审查罪犯悔改或立功表现的具体事实和证据,做出对附加适用的剥夺政治权利是否减刑的裁定。人民检察院应依法对呈报剥夺政治权利减刑过程进行同步监督。
当死缓减为无期徒刑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变;当死缓或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将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减刑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可以酌减或不减。
需要注意的是,经过一次或数次减刑后,减刑后的剥夺政治权利期限最短不得少于一年。
综上所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主刑被减为有期徒刑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可以减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关于在执行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期间重新犯罪的刑期问题。姜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后又在剥夺政治权利期间重新犯罪。对于如何计算已执行和未执行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存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自刑满释放后至被拘留期间计算,另一种意见认为
不同刑罚情况下剥夺政治权利的计算与执行规定。对于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刑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对于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期限与管制期限相同;有期徒刑或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期间不享有政治权利,但不计入刑期;死刑或无期徒刑附加剥
刑法中管制刑期的计算方法。对于不同情况,管制刑期的起始计算点和持续时间有所不同。同时,涉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计算也有特定规定。在管制刑期执行期间,若犯罪人再犯罪或有漏罪未判,需依法移送处理。
剥夺政治权利的定义、适用方式及具体应用场景。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刑罚方法,剥夺犯罪人参与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的权利。其适用方式分为附加适用和独立适用。附加适用主要针对危害国家安全、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及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独立适用则适用于罪行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