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执行限制出境
时间:2024-01-13 浏览:6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执行限制出境是为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统一,树立司法权威,防止被执行人规避法律,逃避责任,确保生效法律文书及时有效执行,切实有效地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那么怎样执行限制出境?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讲解。
被执行人限制出境措施的法律根据
一、限制出境措施的定义
限制出境措施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为了保证民事案件的顺利审理和将来有效裁判的执行,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的当事人不得离境的一种保全措施。
二、法律根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的规定,已入境的外国人或华侨、港澳同胞,以及需要出境的中国公民,可凭有效护照或其他有效出入境证件出境,不需再办理签证。然而,这两部法律也规定了上述人员不得出境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8条第2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23条第2项的规定,当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的情况下,有关公安、边防机关不批准该当事人出境。因此,在有未了结民事案件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通知公安、边防机关,限制某些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出境。
三、司法解释的依据
目前,人民法院采取限制出境措施所依据的相关司法解释主要有以下两个文件:1. 《关于依法限制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出境问题的若干规定》:此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于1987年3月10日公布。该规定赋予人民法院限制出境的权利,旨在避免民事诉讼当事人利用出境逃避民事责任,以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2. 《关于审理涉港澳经济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此解答由最高人民法院于1987年10月19日发布。解答中明确了人民法院限制出境措施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四、限制被执行人出境的规定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限制被执行人出境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程序的启动:一般情况下,在申请执行人提出书面申请时采取限制出境措施,但在情况紧急等必要情况下,法院可以依职权采取该措施。2. 限制出境的对象:不仅包括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法定代理人,还包括对债务履行有一定影响的直接责任人员。3. 限制出境的解除:在限制出境期间,如果被执行人履行了全部义务,执行法院应当及时解除限制出境措施。此外,如果被执行人提供了充分、有效的担保,或者得到了申请执行人的同意,也可以解除限制出境措施。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条件及程序
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条件及程序。被拘留人需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提出暂缓执行申请,且公安机关认为对其暂缓执行不会发生社会危险。同时,需要满足担保条件,包括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另外,还介绍了缓刑制度的概述。
-
债务执行制度的比较:民事执行与破产
债务执行制度的比较,具体分析了民事执行与破产制度的不同之处。破产制度旨在保障债权人平等受偿和诚实债务人解除债务压力的机会,体现了公平观念与现代人文精神。而民事执行程序则注重效率,追求资源的最佳配置。此外,破产诉讼集中清理债务关系,提高诉讼效率,对合伙
-
限制出境措施的法律根据
限制出境措施的法律根据、法律性质及采取的程序和具体办法。该措施旨在保证民事案件的顺利审理和有效裁判执行。其法律依据包括《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等相关法律。限制出境措施应视为独立保全制度,其采取原则上以当事人申请为基础,法院依职权采取为例外。申请人在申请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诉的意见,督促程序进行的具体规定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诉的意见中关于督促程序的具体规定。内容包括债权人的申请条件和申请支付令的程序,支付令的内容和债务人的异议,以及督促程序终结后的起诉和执行。整体上,文章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催促债务人履行义务。
-
业委会:组织和权力
-
审判监督程序的申诉与条件
-
驱逐出境是否属于附加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