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执行限制出境时,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如果有可能,应尽早处理,不要等到外国人或中国公民临出境时再处理。如果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问题,不要采取扣留证件的方式限制出境。如果问题可以在内地处理,不要到出境口岸处理,应将确需在口岸阻止出境的人员控制在极少数。
1. 对于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认定的犯罪嫌疑人或有其他违法行为尚未处理并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人,限制出境的决定需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或国家安全厅、局的批准。
2. 对于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或有其他违法行为尚未处理并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人,由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决定限制出境并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同时通报同级公安机关。
3. 当国家安全机关采取限制出境措施针对某些外国人或中国公民时,应及时通报公安机关。
4. 对于有未了结民事案件(包括经济纠纷案件)的人,由人民法院决定限制出境并执行,同时通报公安机关。
5. 对于其他需要在边防口岸限制出境的人员,可按照1985年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做好入出境查控工作的通知》(〔85〕公发24号文件)的精神办理。
1. 可以向当事人口头通知或书面通知,在其案件(或问题)了结之前,不得离境。
2. 根据案件性质和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的办法,或要求提供财产担保或交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后准予出境。
3. 可以扣留当事人的护照或其他有效出入境证件。但是,应在执照或其他出入境证件有效期内处理了结,并同时发给本人扣留证件的证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国家安全机关扣留当事人的护照或其他有效出入境证件,如果在出入境证件有效期内不能了结,应提前通知公安机关。
对于某些不准出境的外国人和中国公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机关及公安机关需在边防检查站阻止出境,并填写《口岸阻止人员出境通知书》(样式详见附后,自行印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口岸阻止出境的情况下,应向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交控。在紧急情况下,如确有必要,也可先向边防检查站交控,然后按照本通知的规定,补办交控手续。如果控制口岸超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应通过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办理交控手续。
限制出境措施的法律根据、法律性质及采取的程序和具体办法。该措施旨在保证民事案件的顺利审理和有效裁判执行。其法律依据包括《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等相关法律。限制出境措施应视为独立保全制度,其采取原则上以当事人申请为基础,法院依职权采取为例外。申请人在申请
中国刑法中驱逐出境的适用主体和适用方式。适用主体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不适用于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适用方式包括独立适用和附加适用,决定适用时需考虑犯罪情节、罪行轻重、国际形势及犯罪人的国籍国与我国的外交关系。旨在维护国家
进出境运输工具、进出境货物及进出境物品的法律要求,以及未在营业执照报关经营范围中明确经营范围可能面临的处罚。具体后果包括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境物品的处罚、走私国家限制进出口或应缴关税的货物、物品的处罚、伪报、瞒报进出口货物价格的处罚等。同时对两人或多人共
我国刑法对于驱逐出境的适用对象的规定。驱逐出境适用于不具有中国国籍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在我国境内犯罪的外国人,无论居留情况、国籍状况等均可适用。而对于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国公民以及港澳台人员则不适用。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适用驱逐出境的具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