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刑事拘留后,如果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就可以被认定为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法律规定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具体而言,如果犯罪情节较轻,甚至可以免除处罚。
自首认定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审查:时间和方式与动机。
首先,自首的时间可以是在犯罪事实被发现之前,也可以是在犯罪事实被察觉之后。关键在于犯罪分子主动投案。限制自首时间过于狭窄不利于犯罪分子认罪悔改,愿意接受惩罚,因此应该给予一定的宽松。
其次,自首的方式和动机。无论是犯罪分子真诚悔罪自动投案,还是因伤病等原因委托他人代为投案,或者通过书信或电信等方式投案,只要表明了投案的诚意,都属于自首。但是,被公安机关、群众围攻、走投无路、当场投案,以及被司法机关传讯后采取强制措施归案的,并不被视为自动投案。
此外,犯罪分子必须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这是自首的本质特征。犯罪分子供述的必须是自己实施并由自己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如果是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自首,不仅要求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还要揭发同案犯的罪行。否则,不构成自首。如果犯罪人只交待了一罪,即使犯有多个罪行,也可视为有自首情节。如果在侦查、起诉、审判过程中或被判决后,犯罪人又供述了尚未被发现的其他罪行,对其交待的部分罪行可以视为自首。但是,如果犯罪分子只交待次要罪行,隐瞒主要罪行,或者以虚假情况掩盖真实罪行,都不能认定为自首。
最后,犯罪人必须愿意接受国家的审查和追诉。犯罪人主动配合司法机关的侦查、起诉和审判活动是衡量其是否悔改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投案后逃脱强制措施,仅通过电信方式交待罪行而长期不归案,或者偷偷将赃物送到司法机关门口而不肯讲明身份,这些行为明显表明犯罪人不愿意接受国家的制裁,不能被认定为自首,只能视为一般的悔罪表现。犯罪分子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为自己进行辩护、提出上诉,或更正和补充某些事实,都是允许的,但不能被视为不接受审查和追诉。
综上所述,涉嫌隐瞒犯罪所得被刑拘后,如果嫌疑人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法律规定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较轻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免除处罚。
关于犯罪所得及犯罪收益相关的辩护词。被告人周某已主动退赔大部分赃款并购买赃车自用,未获得非法收益,且在被捕过程中无拒捕行为,并积极配合追缴赃物。考虑到其退赔和积极配合情节,以及社会危害性较小,二审法院应对其从轻量刑,并考虑宣告缓刑。
将孤儿送到福利院是否构成遗弃罪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只有负有扶养义务的情况下拒绝扶养才可能构成遗弃罪。文章还讨论了遗弃罪的犯罪未遂认定问题,包括如何判断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以及如何区分犯罪未得逞与犯罪中止等。
虚假证词在刑事诉讼中的影响及构成犯罪的情况。在民事诉讼中,虚假证据若情节严重可能触犯刑法第307条。关于虚假诉讼罪,若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可构成此罪,并受到相应处罚。虚假诉讼行为包括凭空捏造不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和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刑事拘留的人员在拘留后30日内,公安机关应向检察院提请审查批准逮捕。检察院应在接到申请后的7日内决定是否批准逮捕。根据该法律的第91条,对于重大嫌疑分子,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如果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