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65条规定,对于累犯应当采取必须从重处罚的原则。在确定累犯的刑事责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无论是成立一般累犯还是特别累犯,都必须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这意味着累犯应适用较重的刑种或较长的刑期。
从重处罚是相对于不构成累犯而言的。也就是说,累犯的从重处罚参照的标准是不构成累犯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有学者认为,应以不构成累犯的初犯或其他犯罪人为从重处罚的参照标准。具体来说,当累犯所实施的犯罪行为与某一不构成累犯者实施的犯罪行为在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基本相似的条件下,应比照对不构成累犯者应判处的刑罚再予以从重处罚。这种看法值得研究。因为犯罪人不同,所犯之罪的具体情况不同,这种与其他犯罪人进行的横向比较下,不可能真正做到公平。
从重处罚必须根据累犯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来确定刑罚,而不是一律判处法定最高刑。
综上所述,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不得适用缓刑和假释。
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的含义及缓刑的相关制度和规定。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不实际服刑,若遵守规定且无违法行为,可免除刑罚执行。缓刑适用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轻微、悔罪态度良好等,累犯不适用缓刑。考验期限内,缓刑犯需遵守法律、报告活动等规定。考察和处理情
《刑法》关于刑罚执行完毕五年后是否构成累犯的规定。一般来说,五年后不构成累犯,但特定犯罪无论何时再次实施都会构成累犯。文章还介绍了累犯与再犯的区别,包括前罪与后罪的性质、刑罚要求以及时间限制等方面。
缓刑到期又犯案是否构成累犯的问题。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缓刑犯可以构成累犯,一种认为不能。根据刑法规定,累犯必须满足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一定时间内发生等条件。由于缓刑和假释的性质不同,缓刑考验
我国刑法中关于缓刑与累犯的问题。根据规定,只有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犯罪分子才可能构成累犯,而缓刑则不构成累犯。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其累犯期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此外,还特别介绍了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特别累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