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是指犯罪后主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自首的表现形式如下:
犯罪后的人自动向有关单位投案。
犯罪后的人因病伤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先以信电投案。
罪行尚未被发觉,但因形迹可疑被有关单位盘问、教育后,主动交待自己的罪行。
罪犯在逃跑过程中,被通缉、追捕或在准备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抓获。
犯罪嫌疑人在亲友规劝下陪同投案,或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
需要注意的是,犯罪分子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行为不能视为自首。对于同案犯的自首,除了交待自己的罪行外,还应交待同案犯的犯罪行为,才能认定为自首。
自首可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或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以及相关负责人员投案。
我国司法理论和实践认为单位也可以成为自首的主体。根据《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单位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或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对于单位自首的情况,如果直接责任人员未自动投案但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可以视为自首;而拒不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或逃避法律追究的,不应认定为自首。
对于自首犯,一般情况下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需要注意的是,刑法规定的只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而非“应当”,因此并非所有自首犯都会得到从轻或减轻处罚。具体是否从轻或减轻处罚,应根据犯罪的轻重和自首的具体情节来决定。
对于犯罪较轻的自首犯,可以免除处罚。但是,“犯罪较轻”并不仅仅指犯了较轻的罪行,而是需要综合考虑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来判断。此外,免除处罚只是“可以”,而非必须。
犯罪后自首并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这种情况必须同时具备自首和重大立功两个条件,一旦符合要求,就必须减轻或免除处罚。
刑法中的戴罪立功含义及其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如能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等立功表现,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同时,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自首行为也能获得相应的从轻处罚。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投案自首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获从轻或减轻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可被视为自首。投案自首体现了悔罪态度和接受法律制裁
离婚后子女抚养权的变更问题。文中提供了一个子女抚养权变更申请书范本,并详细说明了变更抚养权的两种形式,即双方协议变更和一方起诉要求变更。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变更孩子抚养权诉讼和审理的注意事项,以及可以变更孩子抚养权的几种情况,包括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伤残
中国规定的国家赔偿形式和我国的婚姻结婚条件。国家赔偿包括金钱赔偿、恢复原状、返还原物等方式,以支付赔偿金为主。婚姻结婚条件包括达到法定婚龄、自愿结婚、无直系亲属关系、无禁止结婚疾病以及双方均无配偶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