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78条规定,在执行期间完成发明创造或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行为,可以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6条,犯罪分子到案后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或重大贡献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或重大立功表现。
然而,是否能将刑法78条规定的立功表现前移至犯罪分子在被羁押候审期间完成的发明创造行为,以及这种发明创造是否构成立功的问题,刑法和《解释》均未明确。但是,立功强调的是犯罪分子归案后所实施的行为对国家和社会的有益性,只要这种行为是罪后实施的,而非罪前实施的,无论其是在羁押候审期间实施还是在刑罚执行期间实施,均不影响立功的成立。
专利设计即是一种发明创造。然而,要取得专利权,必须经法定程序向专利管理机关申请,并经审核认定。在专利管理机关授予专利权之前,一种发明创造只能是一种可能意义上的专利,而非现实意义上的专利,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发明创造的地位,因此不能作为认定立功的依据。
综上,犯罪分子在羁押候审期间完成专利设计并被授予专利的,可以认定为有立功表现;而完成专利设计并正在申请专利但尚未被授予专利的,不能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1. 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注意,这里指的是揭发和检举他人的犯罪行为,而不是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行为应被归类为坦白或自首,不属于立功。
2. 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这里的重要线索指的是对侦破案件具有决定意义的线索,司法机关应对犯罪人提供的这些重要线索进行查证。
3. 阻止他人进行犯罪活动。犯罪行为人阻止了其他人进行犯罪活动,有利于减少社会危害性,保护社会利益。
4. 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这里的其他犯罪嫌疑人应包括同案犯。
5. 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
1. 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
2. 提供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
3. 阻止他人进行重大犯罪活动。
4. 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
5. 对国家和社会有重大贡献等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涉及的“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等的“重大”,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等情形。
申请境外专利的不同途径。包括巴黎公约途径、PCT途径、港澳台特别途径以及通过国际专利组织途径等。巴黎公约途径需向多个成员国专利局提交申请并缴纳费用;PCT途径可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国际申请,具有在PCT所有成员国生效的效力;港澳台途径涉及两岸知识产
刑法典中的立功分为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两种形式。一般立功包括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重大立功则包括检举重大犯罪行为、阻止重大犯罪活动等。立功的实质条件由司法解释认定,要求犯罪分子本人的行为。同时,《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的意见》
行政处罚的教育功能。行政处罚不仅是法律制裁的一种形式,还具有教育的作用。通过制裁行政违法行为,达到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的目的。同时强调,行政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与教育相结合。对于不同年龄段和情况的违法行为人,应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以达到教育的效果
关于立功认定的司法解释和立功条件的细节问题。通过解释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对于立功认定条件和要求的《意见》,深入解释了立功的条件、认定程序和要求,以及立功情节的处理方式。同时,明确了立功认定的限制和重大立功的认定标准,以及不能被认定为立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