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68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在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并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以侦破其他案件时,可以构成立功。立功的要件包括以下几点:
立功的时间指的是立功行为发生的时间。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人揭发检举他人的犯罪行为,是在其归案后判决宣告前发生的。立功的时间主要区别在于量刑阶段的立功与行刑阶段的立功。行刑阶段的立功是指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展现的立功行为,可以获得减刑。而作为量刑制度的立功是指在量刑阶段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的情形,因此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根据我国刑法第68条第1款的规定,立功表现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 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犯罪人之间通常互相了解各自的犯罪行为,因此在归案后,犯罪人不仅交代自己的罪行,还揭发检举他人的犯罪行为,这也是一种立功表现。
2. 提供重要线索:指犯罪人提供未被司法机关掌握的各种犯罪线索,例如证明犯罪行为的重要事实或有关证人等。
除了上述刑法列举的两种立功表现,以下情况也应视为立功:
1. 协助司法机关缉捕其他罪犯:犯罪人协助司法机关缉捕在逃的罪犯,可以节省司法成本,因此这种行为也应视为立功表现。无论是与犯罪人无关的罪犯,还是与犯罪人同案犯,只要确实协助司法机关捕获罪犯,都应视为立功表现。
2. 犯罪人在羁押期间及时向看守人员报告其他在押犯的自杀、脱逃或其他严重破坏监视行为。
3. 犯罪人在遇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紧急情况时,奋不顾身加以排除等。
立功不仅仅是一种表现,还必须产生某种实际效果。不同的立功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的立功效果。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的立功表现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成立。查证属实是指经过司法机关的调查核实后,证明犯罪人揭发的犯罪行为确实属实。如果经过查证,犯罪人揭发的情况不属于犯罪事实或无法证明,则不属于立功。提供重要线索的立功表现必须使犯罪案件得以侦破。使犯罪案件得以侦破是指司法机关根据犯罪人提供的重要线索,查清了犯罪事实,破获了犯罪案件。其他立功表现也必须具备这种立功效果。
委托代理与信托的区别。主要差异在于当事人数量、财产所有权变化、成立条件、财产控制程度、权限和期限稳定性等方面。信托涉及多方当事人,财产所有权转移,受托人享有广泛权限和充分自由;而委托代理仅涉及双方当事人,财产所有权不转移,受托人权限较狭小并需接受委托
私人家教中的劳动关系问题。文章介绍了劳动关系的成立条件和相关主体,包括员工、工会、雇主和政府。同时,阐述了工会的职能和行动方式以及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最终得出结论,私人家教不属于劳动关系,而是一种雇佣关系。
刑法典中的立功分为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两种形式。一般立功包括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重大立功则包括检举重大犯罪行为、阻止重大犯罪活动等。立功的实质条件由司法解释认定,要求犯罪分子本人的行为。同时,《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的意见》
行政处罚的教育功能。行政处罚不仅是法律制裁的一种形式,还具有教育的作用。通过制裁行政违法行为,达到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的目的。同时强调,行政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与教育相结合。对于不同年龄段和情况的违法行为人,应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以达到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