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68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在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并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以侦破其他案件时,可以构成立功。立功的要件包括以下几点:
立功的时间指的是立功行为发生的时间。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人揭发检举他人的犯罪行为,是在其归案后判决宣告前发生的。立功的时间主要区别在于量刑阶段的立功与行刑阶段的立功。行刑阶段的立功是指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展现的立功行为,可以获得减刑。而作为量刑制度的立功是指在量刑阶段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的情形,因此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根据我国刑法第68条第1款的规定,立功表现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 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犯罪人之间通常互相了解各自的犯罪行为,因此在归案后,犯罪人不仅交代自己的罪行,还揭发检举他人的犯罪行为,这也是一种立功表现。
2. 提供重要线索:指犯罪人提供未被司法机关掌握的各种犯罪线索,例如证明犯罪行为的重要事实或有关证人等。
除了上述刑法列举的两种立功表现,以下情况也应视为立功:
1. 协助司法机关缉捕其他罪犯:犯罪人协助司法机关缉捕在逃的罪犯,可以节省司法成本,因此这种行为也应视为立功表现。无论是与犯罪人无关的罪犯,还是与犯罪人同案犯,只要确实协助司法机关捕获罪犯,都应视为立功表现。
2. 犯罪人在羁押期间及时向看守人员报告其他在押犯的自杀、脱逃或其他严重破坏监视行为。
3. 犯罪人在遇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紧急情况时,奋不顾身加以排除等。
立功不仅仅是一种表现,还必须产生某种实际效果。不同的立功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的立功效果。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的立功表现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成立。查证属实是指经过司法机关的调查核实后,证明犯罪人揭发的犯罪行为确实属实。如果经过查证,犯罪人揭发的情况不属于犯罪事实或无法证明,则不属于立功。提供重要线索的立功表现必须使犯罪案件得以侦破。使犯罪案件得以侦破是指司法机关根据犯罪人提供的重要线索,查清了犯罪事实,破获了犯罪案件。其他立功表现也必须具备这种立功效果。
犯罪立功的分级,包括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两种。一般立功指犯罪分子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等行为,重大立功则指犯罪分子揭发重大犯罪行为等。不同级别的立功在刑法中有不同的处理规定,重大立功可减轻或免除处罚,而一般立功则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同时,文章还强调了自首与
准立功与共同立功的含义及特点。准立功指的是因缺少某些立功要素而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行为形态,其积极意义和适用条件在于节约司法资源、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共同立功指多个已归案的犯罪分子共同实施有利于社会行为的情况,我国法律尚未明确其情形,但实践中确实存
刑事案件在审判阶段立功的可能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审判阶段表现出立功行为,法院可以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法律依据包括自首和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因此,在法院审判阶段,犯罪嫌疑人仍有机会通过立功表现影响自己的刑罚。
立功的定义和条件。首先明确了立功必须是犯罪分子本人实施的行为,且必须查清具体犯罪事实及查证属实后才能认定为立功。接着列出了不应认定为立功的几种情况,包括亲友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最后对重大立功的认定及立功的处罚决定进行了说明。对于具有立功情节的犯罪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