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立功 > 立功后又脱逃的可以认定为立功吗

立功后又脱逃的可以认定为立功吗

时间:2024-07-10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1717
立功后又脱逃的能否认定为立功

行为人犯罪后的立功行为的认定问题

不同意见的存在

行为人犯罪后又实施了法定的立功行为,但后来又借机逃脱司法机关的控制,再次被抓获后,对其先前的立功行为还能否认定为立功?对此,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行为人虽然有立功表现,但又脱逃的,表明其主观上没有悔罪性,主观恶性仍然较深,不应认定为立功。另一种意见认为,立功是行为人犯罪后的一种独立的有益于社会的行为,它一般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悔罪表现的关系不大。立功一旦成立,则不论行为人是否认罪,是否逃脱,均不影响立功的性质,在对行为人量刑时,该立功行为仍应予以认真考虑。但在具体如何从轻或减轻时,应与立功后没有逃脱行为的有所不同。

支持第二种观点的理由

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首先,人的行为是在特定时空下的实施的,具有历史性。认定行为的性质,不能脱离特定的时空条件。立功是行为人犯罪后独立实施的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行为。这种行为一旦实施完毕,就已经固定化、现实化。行为人之后是否脱逃,是否认罪,对其先前的立功行为的性质不会发生影响。

其次,与自首不同。自首特别强调行为人的悔罪性。自首的成立,除了要求自动投案、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以外,还要求行为人必须将自己置于司法机关的实际控制之下。如果自动投案后又脱逃的,则不能认定为自首,因为脱逃行为本身即表明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悔罪性,不是真正愿意接受司法机关的裁判。立功则不同,其设立的指导思想是功利原则,因而重在行为客观上的有效性,而不在于行为人主观上的悔罪性。只要行为人的行为本身是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立功即为成立。至于有无悔罪表现对立功的认定关系不大。

“有立功表现并不能表明犯罪分子必须具有悔罪表现。犯罪分子即使不供认自己的罪行,或者供认不彻底,或者供认后又翻供,虽说明其主观恶性较深,但对立功的成立与否一般影响不大。当然,行为人先前的立功表现也不影响其后的脱逃行为的认定。司法机关在处理时,既要考虑行为人的立功这一法定情节,对其予以从宽处理;又应考虑行为人的脱逃这一酌定情节,对其予以从严处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假立功的处罚措施

    假立功的处罚措施。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伪造犯罪嫌疑人立功材料造成假立功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相关人员将受到刑事处罚。具体处罚措施包括徇私枉法罪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最高可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 重大立功表现量刑标准的界定

    重大立功表现的定义及量刑标准的界定。犯罪分子通过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阻止犯罪活动,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等行为可视为重大立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重大立功的犯罪分子可获得减刑或免除处罚。文章还涉及相关法律规定,如犯罪分

  • 协助抓获同伙的认定标准

    协助抓获同伙的认定标准,包括协助抓捕的行为范围、认定立功的条件以及立功如何量刑等。文章指出,犯罪分子如有立功表现,可以提供重要线索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若表现重大立功,则可减轻或免除处罚。重大立功表现包括检举、揭发他人重

  • 立功的认定和处理是怎样的

    立功必须是犯罪分子本人实施的行为。为使犯罪分子得到从轻处理,犯罪分子的亲友直接向有关机关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不应当认定为犯罪分子的立功表现。

  • 辨认毒品犯罪上家照片协助抓捕是否认定为立功
  • 举报贪污算不算立功
  • 立功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