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立功 > 对自首,立功的被告人如何处罚

对自首,立功的被告人如何处罚

时间:2024-05-29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1807

自首、立功情节的被告人的处罚问题

一、考虑因素

对于具有自首、立功情节的被告人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犯罪事实
  2. 犯罪性质
  3. 犯罪情节
  4. 危害后果
  5. 社会影响
  6. 被告人的主观恶性
  7. 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

二、自首情节的考虑

自首的处罚从宽程度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1. 投案的主动性
  2. 供述的及时性、稳定性等

三、立功情节的考虑

立功的处罚从宽程度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1. 检举揭发罪行的轻重
  2. 被检举揭发的人可能或者已经被判处的刑罚
  3. 提供的线索对侦破案件或者协助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所起作用的大小

四、具有自首、立功情节的处罚

对于具有自首、立功情节的被告人:

  1. 一般应依法从轻、减轻处罚
  2. 犯罪情节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3. 类似情况下,对具有自首情节的被告人的从宽幅度要适当宽于具有立功情节的被告人

五、不从宽处罚的情况

虽然具有自首或者立功情节,但可以不从宽处罚的情况包括:

  1. 犯罪情节特别恶劣
  2. 犯罪后果特别严重
  3. 被告人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
  4. 在犯罪前即为规避法律、逃避处罚而准备自首、立功的

六、具有自首、立功情节且存在法定从重处罚情节的被告人

对于具有自首、立功情节且存在累犯、毒品再犯等法定从重处罚情节的被告人:

  1. 既要考虑自首、立功的具体情节,又要考虑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等因素,综合分析判断,确定从宽或者从严处罚
  2. 累犯:
    • 前罪为非暴力犯罪的,一般可以从宽处罚
    • 前罪为暴力犯罪、前、后罪为同类犯罪的,可以不从宽处罚

七、共同犯罪案件中的处罚问题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对具有自首、立功情节的被告人的处罚,应注意共同犯罪人以及首要分子、主犯、从犯之间的量刑平衡:

  1.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共同犯罪的主犯检举揭发、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地位、作用较次的犯罪分子:
    • 从宽处罚与否应当从严掌握
    • 如果从轻处罚可能导致全案量刑失衡的,一般不从轻处罚
    • 如果检举揭发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捕的是其他案件中罪行同样严重的犯罪分子,一般应依法从宽处罚
  2. 对于犯罪集团的一般成员、共同犯罪的从犯立功的,特别是协助抓捕首要分子、主犯的,应当充分体现政策,依法从宽处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准立功与共同立功的含义

    准立功与共同立功的含义及特点。准立功指的是因缺少某些立功要素而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行为形态,其积极意义和适用条件在于节约司法资源、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共同立功指多个已归案的犯罪分子共同实施有利于社会行为的情况,我国法律尚未明确其情形,但实践中确实存

  • 未成年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我国法律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采取了特殊的规定和原则,例如“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同时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犯罪者的刑事责任进行了详细划分。对于家长来说,面对孩子的犯罪行为,应带领孩子主动自首,收集并保留有利证据,以及立功赎罪

  • 立功的定义和条件

    立功的定义和条件。首先明确了立功必须是犯罪分子本人实施的行为,且必须查清具体犯罪事实及查证属实后才能认定为立功。接着列出了不应认定为立功的几种情况,包括亲友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最后对重大立功的认定及立功的处罚决定进行了说明。对于具有立功情节的犯罪分子

  • 公安办案是否构成立功行为

    立功表现的定义和法定条件,公安办案不构成立功行为。立功表现包括服刑罪犯的积极行为,如揭发犯罪、制止犯罪活动、生产科研创新等,可作为减刑或行政性奖励的依据。目的是鼓励罪犯积极改造,回归社会。

  • 帮助同案犯逃跑是否构成窝藏罪
  • 刑事案件的从犯有案底吗怎么判
  • 掩饰隐瞒自首立功从犯初犯怎么判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