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罪并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一人犯数罪;2.必须发生在特定的时间界限内,即判决宣告前或者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前发现漏罪或又犯新罪的;3.对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依照刑法规定的并罚原则决定应执行的刑罚。
根据上述数罪并罚的概念和特征可以看出,法院对于一人所犯的数罪进行并罚,必须依照法定的原则来决定应执行的刑罚。我国刑法第六十九条至第七十一条对主刑的数罪并罚原则规定十分详细、明确,在司法实践中操作起来也非常便利。但我国刑法中对附加刑的数罪并罚原则却规定得过于简单,仅在第六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而且这一规定只对一种情况适用,即一人所犯数罪分别并处不同的附加刑,如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按合并原则处理,即都必须执行。但是,司法实践中还大量存在着一人犯数罪分别判处同种附加刑的问题,比如对数罪分别并处罚金、或者分别并处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分别并处没收财产等,对这些情况应如何进行数罪并罚,我国刑法未做明确规定,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规定》)第三条对“依法对犯罪分子所犯数罪分别判处罚金”及“一人犯数罪依法同时并处罚金和没收财产”这两种情形的数罪并罚做了规定,但这些规定未能将一人犯数罪分别判处同种附加刑的并罚方法全部包括进去。因此,对一人犯数罪分别判处同种附加刑应如何进行数罪并罚缺乏法律依据,也就是说没有可适用的条款。这也与数罪并罚的第三个特征,按照刑法规定的并罚原则决定应执行的刑罚这一特征相悖。
具体地说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于犯罪分子所犯数罪依法分别判处罚金的数罪并罚问题。在我国刑法中由于对罚金没有上限这一规定,因此这就赋予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数个附加刑同为罚金的如何决定应执行的罚金数额,《规定》虽然规定了对罚金的数罪并罚原则,但是对每罪的罚金数额及数罪中罚金的总和是否可以超过其个人全部财产数额却未加明确规定。从理论上讲,对数个罚金的数额相加其总和完全有可能超过其个人全部财产的价值。如果对犯罪分子的罚金数额超过了其个人全部财产的价值,那么这不仅不符合我国刑法的立法本意,不利于其服刑期间的劳动改造,也不利于其刑满释放后回归社会。因为其在刑满释放回到社会后,不仅一无所有,而且其劳动收入还会作为罚金被追缴。这样就会对社会产生厌恶甚至敌对情绪,不利于社会大局的稳定。因此,对于数个罚金的数额相加其总和是否可以超过其个人全部财产的价值就成为一个问题。
数罪并罚的定义、原则及计算方法。数罪并罚指的是一个人多次犯罪,审判机关根据刑法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合并处罚。数罪并罚的原则包括吸收原则、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文章还介绍了数罪并罚的三种情况和具体的计算方法。
犯罪分子数罪并罚的判决原则。对于数罪中的每一种犯罪,法院会分别判决,若其中有死刑或无期徒刑,则执行相应刑罚。有期徒刑、管制和拘役的刑期有上限。量刑时,法院会先对每种犯罪分别量刑,再将各罪刑罚相加得到总和刑期,并在数罪中的最高刑期和总和刑期之间决定执行
数罪并罚的具体情形,包括组织、领导和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实施刑法第140~148条的犯罪,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出售、运输假币等行为。对于多种犯罪行为,根据数罪并罚的规定进行处罚。同时,也探讨了一次走私活动中既走私毒品又走私其他货物、择一重罚的具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警察在执法时打警察的,会构成妨害公务罪,并且从重进行处罚,一般处三年有期徒刑,如果造成警察轻伤的,还会构成故意伤害罪,可以数罪并罚。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