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罪并罚是指一人犯数罪的情况下,根据刑法规定的并罚原则,对所犯数罪进行分别定罪量刑后,决定应执行的刑罚。数罪并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根据上述数罪并罚的概念和特征,法院在对一人所犯的数罪进行并罚时,必须依照法定的原则来决定应执行的刑罚。
我国刑法第六十九条至第七十一条对主刑的数罪并罚原则进行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操作起来也非常便利。
与主刑的数罪并罚原则相比,我国刑法对附加刑的数罪并罚原则规定过于简单。仅在第六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而且这一规定只对一种情况适用,即一人所犯数罪分别并处不同的附加刑,如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按合并原则处理,即都必须执行。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一人犯数罪分别判处同种附加刑的问题,如分别并处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对于这些情况,我国刑法未做明确规定,缺乏法律依据。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规定》)第三条对“依法对犯罪分子所犯数罪分别判处罚金”及“一人犯数罪依法同时并处罚金和没收财产”这两种情形的数罪并罚做了规定,但并未将一人犯数罪分别判处同种附加刑的并罚方法全部纳入其中。
因此,对一人犯数罪分别判处同种附加刑应如何进行数罪并罚缺乏法律依据,与数罪并罚的第三个特征相悖,即按照刑法规定的并罚原则决定应执行的刑罚。
具体地说,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以上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完善我国刑法关于附加刑的数罪并罚原则,确保数罪并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数罪并罚的概念和特征,以及我国刑法对于主刑和附加刑的数罪并罚原则。文章指出,我国刑法对于附加刑的数罪并罚原则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人犯数罪分别判处同种附加刑的数罪并罚缺乏明确规定。同时,罚金数额及数罪中罚金总和是否可以超过个人全部财产数额等问题也
数罪并罚的例外情形,涉及多种犯罪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在某些情况下,如盗窃信用卡冒用、伪造并出售运输假币等,犯罪行为可能被认定为吸收犯或牵连犯,而不是数罪并罚。对于其他情形,如使用破坏手段盗窃、擅自出卖转让国有档案等,则被解释为想象竞合犯,依照处罚较重的
数罪并罚是指对犯两个以上罪行的犯人,就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一定原则判决宣告执行的刑罚。中国刑法规定,在判决宣告以前犯几个罪的是数罪,但判决宣告以后,刑罚尚未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也是数罪,应按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刑法典第69条规定表明,我国刑法
数罪并罚是人民法院对一人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并根据法定的原则与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数罪并罚的数罪必须发生在法定期间内。只有在刑罚执行完毕之前发现犯罪人犯有数罪的,才能适用数罪并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