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减刑 > 最高法院减刑规定是什么

最高法院减刑规定是什么

时间:2024-05-06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2607
犯罪分子符合相应的条件,可以获得减刑或者假释,那么最高法院减刑规定是什么,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最高法院减刑规定

一、减刑、假释的目的和适用原则

减刑、假释是激励罪犯改造的刑罚制度,减刑、假释的适用应当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刑罚的功能,实现刑罚的目的。

二、减刑条件的综合考察

对于符合减刑条件的罪犯,在办理时应当综合考察罪犯犯罪的性质和具体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原判刑罚及生效裁判中财产性判项的履行情况、交付执行后的一贯表现等因素。

三、确有悔改表现的条件

"确有悔改表现"是指罪犯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 认罪悔罪;
  2. 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接受教育改造;
  3. 积极参加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
  4. 积极参加劳动,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对职务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组织(领导、参加、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罪犯,不积极退赃、协助追缴赃款赃物、赔偿损失,或者服刑期间利用个人影响力和社会关系等不正当手段意图获得减刑、假释的,不认定其"确有悔改表现"。

四、立功表现的认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1. 阻止他人实施犯罪活动的;
  2. 检举、揭发监狱内外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
  3. 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4. 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5. 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积极的;
  6. 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较大贡献的。

技术革新或者其他较大贡献应当由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独立或者为主完成,并经省级主管部门确认。

五、减刑起始时间和幅度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减刑起始时间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应当执行一年以上方可减刑;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应当执行一年六个月以上方可减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应当执行二年以上方可减刑。减刑幅度根据悔改表现和立功表现的情况确定,一次减刑不超过二年有期徒刑。

六、减刑间隔时间和限制

被判处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罪犯,两次减刑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一年;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两次减刑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六个月。对符合减刑条件的职务犯罪罪犯、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罪犯、组织、领导、参加、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罪犯等,减刑起始时间和间隔时间有特殊规定。

七、无期徒刑减刑规定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符合减刑条件的,执行二年以上,可以减刑。减刑幅度根据悔改表现和立功表现的情况确定,一次减刑不超过二年有期徒刑。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减刑后的实际执行刑期不得少于十五年。

八、假释的考虑因素

办理假释案件时,除符合法定假释条件外,还应当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原判刑罚情况,在刑罚执行中的一贯表现,罪犯的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假释后生活来源以及监管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刑罚执行中的减刑和假释规定

第二十七条:财产性判项不履行的罪犯不予假释

对于生效裁判中有财产性判项,罪犯确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或者不全部履行的,不予假释。

第二十八条:假释间隔时间的规定

罪犯减刑后又假释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对一次减去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后,决定假释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六个月。罪犯减刑后余刑不足二年,决定假释的,可以适当缩短间隔时间。

第二十九条:假释考验期内违法行为的处理

罪犯在假释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作出假释裁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报请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撤销假释建议书后及时审查,作出是否撤销假释的裁定,并送达报请机关,同时抄送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原刑罚执行机关。罪犯在逃的,撤销假释裁定书可以作为对罪犯进行追捕的依据。

第三十条:被撤销假释的罪犯再次假释的条件

依照刑法第八十六条规定被撤销假释的罪犯,一般不得再假释。但依照该条第二款被撤销假释的罪犯,如果罪犯对漏罪曾作如实供述但原判未予认定,或者漏罪系其自首,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再假释。被撤销假释的罪犯,收监后符合减刑条件的,可以减刑,但减刑起始时间自收监之日起计算。

第三十一条:老年、疾病和生活无法自理的罪犯的处理

年满八十周岁、身患疾病或者生活难以自理、没有再犯罪危险的罪犯,既符合减刑条件,又符合假释条件的,优先适用假释;不符合假释条件的,参照本规定第二十条有关的规定从宽处理。

第三十二条:再审裁判对减刑和假释的影响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案件,裁定维持原判决、裁定的,原减刑、假释裁定继续有效。再审裁判改变原判决、裁定的,原减刑、假释裁定自动失效,执行机关应当及时报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重新作出是否减刑、假释的裁定。重新作出减刑裁定时,不受本规定有关减刑起始时间、间隔时间和减刑幅度的限制。重新裁定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减刑幅度不得超过原裁定减去的刑期总和。再审改判为死刑缓期执行或者无期徒刑的,在新判决减为有期徒刑之时,原判决已经实际执行的刑期一并扣减。再审裁判宣告无罪的,原减刑、假释裁定自动失效。

第三十三条:减刑和假释对刑期计算的规定

罪犯被裁定减刑后,刑罚执行期间因故意犯罪而数罪并罚时,经减刑裁定减去的刑期不计入已经执行的刑期。原判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裁定继续有效。

第三十四条:漏罪发现对减刑的影响

罪犯被裁定减刑后,刑罚执行期间因发现漏罪而数罪并罚的,原减刑裁定自动失效。如漏罪系罪犯主动交代的,对其原减去的刑期,由执行机关报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重新作出减刑裁定,予以确认;如漏罪系有关机关发现或者他人检举揭发的,由执行机关报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在原减刑裁定减去的刑期总和之内,酌情重新裁定。

第三十五条:死刑缓期执行和无期徒刑减刑的处理

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内被发现漏罪,依据刑法第七十条规定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执行的,死刑缓期执行期间自新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已经执行的死刑缓期执行期间计入新判决的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内,但漏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除外。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被发现漏罪,依据刑法第七十条规定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执行的,交付执行时对罪犯实际执行无期徒刑,死缓考验期不再执行,但漏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除外。在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前罪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无期徒刑之日起至新判决生效之日止已经实际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减刑裁定决定执行的刑期以内。原减刑裁定减去的刑期依照本规定第三十四条处理。

第三十六条:无期徒刑减刑和漏罪的处理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减为有期徒刑后因发现漏罪,依据刑法第七十条规定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的,前罪无期徒刑生效之日起至新判决生效之日止已经实际执行的刑期,应当在新判决的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在减刑裁定决定执行的刑期内扣减。无期徒刑罪犯减为有期徒刑后因发现漏罪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的,在新判决生效后执行一年以上,符合减刑条件的,可以减为有期徒刑,减刑幅度依照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执行。原减刑裁定减去的刑期依照本规定第三十四条处理。

第三十七条:财产性判项的执行

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在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二百五十四条的规定将罪犯交付执行刑罚时,如果生效裁判中有财产性判项,人民法院应当将反映财产性判项执行、履行情况的有关材料一并随案移送刑罚执行机关。罪犯在服刑期间本人履行或者其亲属代为履行生效裁判中财产性判项的,应当及时向刑罚执行机关报告。刑罚执行机关报请减刑时应随案移送以上材料。人民法院办理减刑、假释案件时,可以向原一审人民法院核实罪犯履行财产性判项的情况。原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出具相关证明。刑罚执行期间,负责办理减刑、假释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协助原一审人民法院执行生效裁判中的财产性判项。

第三十九条:老年、疾病和残疾罪犯的定义和处理

本规定所称“老年罪犯”,是指报请减刑、假释时年满六十五周岁的罪犯。本规定所称“患严重疾病罪犯”,是指因患有重病,久治不愈,而不能正常生活、学习、劳动的罪犯。本规定所称“身体残疾罪犯”,是指因身体有肢体或者器官残缺、功能不全或者丧失功能,而基本丧失生活、学习、劳动能力的罪犯,但是罪犯犯罪后自伤致残的除外。对刑罚执行机关提供的证明罪犯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有身体残疾的证明文件,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必要时可以委托有关单位重新诊断、鉴定。

第四十条:术语解释和施行日期

本规定所称“判决执行之日”,是指罪犯实际送交刑罚执行机关之日。本规定所称“减刑间隔时间”,是指前一次减刑裁定送达之日起至本次减刑报请之日止的期间。本规定所称“财产性判项”是指判决罪犯承担的附带民事赔偿义务判项,以及追缴、责令退赔、罚金、没收财产等判项。本规定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挪用公款罪的适用范围

    挪用公款罪的适用范围,包括不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从事公务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工作人员。文中还提到了刑法关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挪用资金的相关定罪处罚规定,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的行为和相关处罚。对于挪用公款罪,法律制定了

  • 无期徒刑犯的减刑条件与限度

    无期徒刑犯的减刑条件与限度。无期徒刑犯在执行期间如能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并表现出悔改或立功,可获得减刑。重大立功者可不受期限限制。但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有最低期限要求,且若在执行期间重新犯罪,减刑起始时间会受到限制。

  • 入狱后减刑时间的计算方法

    罪犯入狱后的减刑时间计算方法和实际执行刑期的限制。不同刑期的罪犯在入狱后可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减刑,具体减刑时间间隔有所不同。同时,实际执行刑期也受到法律限制,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或规定的最低年限。

  •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

    现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印发给你们,作为评定伤害他人身体造成轻伤的鉴定标准,在法医检案中参照执行。第一条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以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结合法医检案的实践经验制定,为轻伤鉴定提供依据。第三条鉴定损伤程

  • 刑法第20条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刑事责任解析
  • 滥用职权罪算宪法吗
  • 最高人民法院新增立功认定的解释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