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而对于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则应当减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减刑的重大立功表现包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以下期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的规定:
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间,如果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立功表现的,服刑两年以后,可以减刑。对于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罪犯,一般可以减为十八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对于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罪犯,可以减为十三年以上十八年以下有期徒刑。
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无期徒刑罪犯的实际执行刑期不得少于十年,并且其起始时间应当从无期徒刑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如果无期徒刑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再次犯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那么自新罪判决确定之日起,一般在两年之内不予减刑。而对于新罪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的起始时间会适当延长。
终身监禁的减刑假释问题,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判处终身监禁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被减为无期徒刑的裁定中,不得再进行减刑或假释。文章还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终身监禁,包括绝对终身监禁、裁量终身监禁和无假释终身监禁,并阐述了终身监禁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短期罪犯的减刑程序和条件。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建议,并组成合议庭审理。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表现悔改或立功可减刑。重大立功表现包括阻止犯罪活动、检举犯罪等。减刑后的刑期不能少于规定的限度。
监狱减刑和假释的提请程序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目前程序缺少权力制衡,不符合公诉权启动审判权的理论。建议重构减刑假释程序,由检察机关统一行使减刑假释的提请权,将审理方式改为个案审理和公开开庭审理,并赋予罪犯相应的权利。法院裁定应送达检察院并接受其监督,
防卫过当是否会导致死刑判决的问题。根据《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权益而采取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而防卫过当则指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防卫过当的情况,一般不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