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规定的假释考试期:被判有期徒刑的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被判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十年,假释考验期从假释宣告之日起计算。
在假释考验期内,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管理;
2、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假释的法定程序是:
1、由执行强制劳动改造的监狱向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并复以下材料:
(1)罪犯评审鉴定表;
(2)罪犯奖惩表;
(3)终审法院判决书和裁定书;
(4)历年减刑裁定书复印件;
(5)罪犯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具体材料;
(6)未成年或者老残(自伤自残除外)的材料。
对无期徒刑假释建议书应当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局同意后再提出假释建议。
2、监狱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收到监狱的假释建议书后审查其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齐备、程序是否合法;
3、人民法院在审查案件材料后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裁定予以假释。
假释由裁定宣告之日起计算,考验期为执行完毕的刑期,考验期内一般不予减刑,被判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从假释之日起执行。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假释在我国刑法中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正确地使用假释,把那些经过一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继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复归社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附加刑对减刑的影响,以及监狱在执行减刑、假释过程中的流程和细节。监狱在考虑对罪犯进行减刑或假释时,必须遵守一系列程序,包括分监区警察会议、监区长办公会审核、刑罚执行部门审查、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评审等。最终,监狱长办公会审议决定减刑假释的建议,并由法院
哪些罪犯不适用缓刑和死缓能否减为有期徒刑的问题。对于未成年、老年和身体有残疾的罪犯,符合一定条件可以适用假释。死缓减为有期徒刑后,符合条件的罪犯也可以假释。但假释的罪犯一般不得减刑,假释考验期也不能缩短。同时,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方可考虑假释。
中国假释的法律条件和程序。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并有悔改表现。犯罪分子需执行一部分刑罚后,方可适用假释,且需满足法定的刑罚执行时间条件。累犯及因暴力性犯罪被判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不得假释。司法程
假释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对于犯罪分子适用的法律条件。假释的对象需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遵守监狱规定、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悔改态度。同时,需要已执行一部分刑罚,并符合法定的刑罚执行时间条件。对于累犯及因暴力性犯罪被判有期徒刑或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