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追诉时效通常是从犯罪行为实施时开始计算的。然而,如果犯罪行为具有连续性,那么追诉时效应该从犯罪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
第八十八条: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人,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条: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犯罪行为具有连续或继续的性质,追诉期限应从犯罪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
如果在追诉期限内再次犯罪,前次犯罪的追诉期限应从后次犯罪发生之日起重新计算。
根据刑法的规定,连续犯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1) 如果刑法只规定了一个量刑档次,或者虽有两个量刑档次但没有加重构成的量刑档次,那么连续犯罪应按照一个罪名从重处罚。例如,我国刑法典第262条规定的拐骗儿童罪只有一个量刑档次,因此连续犯罪只能在这个量刑档次内从重处罚。同样地,我国刑法典第232条规定的故意杀人罪虽有两个量刑档次,但没有加重构成的量刑档次,因此连续犯罪只能在该罪的基本构成的量刑档次内从重处罚。
(2) 如果刑法明文规定多次实施某种犯罪的量刑档次重于基本构成的量刑档次,那么符合这种情况的连续犯罪应按照加重构成的量刑档次处罚。例如,我国刑法典第263条明文规定“多次抢劫”量刑档次远远重于抢劫基本构成的量刑档次,因此连续三次以上抢劫的犯罪应按照加重抢劫构成的量刑档次处罚。
(3) 如果刑法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多次实施某种犯罪的量刑档次,但对于“情节严重”或“情节特别严重”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加重刑罚的量刑档次,那么符合某种情况的连续犯罪应按照相关的量刑档次处罚。例如,我国刑法典第267条对抢夺罪根据基本犯罪、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分为三个量刑档次加以规定,因此抢夺罪的连续犯罪应根据连续实施抢夺的次数,依据刑法的规定,按照相应的量刑档次处罚。
七年前案件是否可以翻案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是否可翻案取决于是否超过追诉时效。若案件已立案或符合特定情形,则不受追诉时效限制。此外,《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也提供了具体的规定和条件。
追诉时效期限的计算方法,包括从犯罪之日和犯罪终了之日开始计算的方式。文章还阐述了追诉时效的终点、延长和中断问题。对于逃避侦查或审判、被害人提出控告等特殊情况,追诉期限不受限制。若在前罪的追诉期间再次犯罪,前罪的追诉期限会中断,并从后罪成立之日重新计算
中国偷逃税款的追诉时效问题。根据刑法规定,最长追诉时效为十年。犯罪经过一定期限后将不再追诉,具体时效根据不同刑罚有所不同。对于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将面临处罚。若纳税人补缴税款并缴纳滞纳金且受到行政处罚,通常不再追究
刑法中的追诉时效规定。根据犯罪行为的法定最高刑,追诉时效期限分为不同情况,包括五年、十年、十五年和二十年。对于同一种犯罪行为的不同情况,应根据与罪行最相符的最高刑来确定追诉时效。超过二十年后若仍认为有必要追究刑责,需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