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危害国家安全罪 > 投敌叛变罪与间谍罪的区分

投敌叛变罪与间谍罪的区分

时间:2024-05-01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3617
在我们国家的军事上,我们很多时候会在我们的军队或者是在我们的作战中找到间谍大谈我们的消息,还有很多的人会有投敌叛变的想法,这些都是很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受到处置,那么这两种罪行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有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投敌叛变罪与间谍罪的区分

犯罪的直接客体

投敌叛变罪的直接客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而间谍罪的直接客体是狭义上的国家安全,而不是直接指向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

犯罪客观特征

投敌叛变罪的行为是指投降敌人或投奔敌人,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这是该罪唯一的表现形式。而间谍罪的行为内容则包括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间谍活动任务;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可见,间谍罪的行为人为之效力的既可以是敌对国家或势力,也可以不是敌对国家或势力。

犯罪主体

投敌叛变罪的主体只能是中国公民,而间谍罪则可以是外国人、无国籍人。

犯罪主观方面

投敌叛变罪有特定的目的,而间谍罪没有特定的目的。

在国内大陆上与海外敌对势力建立联系,参加其组织,接受其指挥,潜伏在大陆进行颠覆、破坏的行为,也是投敌叛变的行为。如果该组织是间谍组织,则构成想象竞合,应按择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处罚。

投敌叛变罪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投敌叛变罪侵犯的客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客观要件

投敌叛变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投敌叛变的行为。投敌的具体表现包括投奔到境外的敌对国家及其控制区;投奔国内的敌对方面;通过与境外敌对国家或敌方联络,成为敌方助手,实际上已背叛国家;在战争状态下投奔或投靠已进入境内的敌方,或者被捕、被俘后投降敌人。投敌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如果不是为了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而是为了其他目的,如羡慕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追求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或者为了投亲靠友、求学、做工、继承财产等,投奔敌方的行为不构成本罪。

主体要件

投敌叛变罪的主体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中国公民。外国公民不能构成本罪。外国人策动或帮助中国公民投敌叛变的,应以投敌叛变罪的共犯论处。

主观要件

投敌叛变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危害国家安全的意图。投敌叛变行为,不论是基于危害国家安全而主动叛变投敌,还是受他人策动、勾引、收买或被捕、被俘后经不起考验而投敌,皆不影响本罪构成。如果行为人被捕、被俘而未投降敌人的,不构成本罪。

投敌叛变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与不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目的的偷越国(边)境犯罪严格区别。投敌叛变后,又进行危害国家的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构成犯罪的,要实行数罪并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罪刑法规定的内容

    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罪的刑法规定内容。主要对犯该罪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追究刑事责任,处罚力度根据情况有所不同。犯罪构成须同时满足情节严重、致使军事管理区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三个条件。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相比,主要区别在于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不

  • 间谍罪的管辖机关及其职权

    间谍罪的管辖机关及其职权,包括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责和管辖范围。间谍罪的认定要素包括针对国家安全的危害行为、区分间谍分子和非间谍分子以及完成间谍任务的行为。对于接受间谍组织任务后进行其他犯罪的情况,存在不同观点。

  • 间谍罪的量刑标准

    间谍罪的量刑标准,包括相关法律规定中的有期徒刑和附加刑如死刑的应用情境。对于自首或有立功表现的间谍犯罪分子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境外受威胁或诱骗参加敌对组织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不追究。在认定间谍罪时,需满足针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等标

  • 刑罚执行完毕五年以后是否构成累犯

    《刑法》关于刑罚执行完毕五年后是否构成累犯的规定。一般来说,五年后不构成累犯,但特定犯罪无论何时再次实施都会构成累犯。文章还介绍了累犯与再犯的区别,包括前罪与后罪的性质、刑罚要求以及时间限制等方面。

  • 吸毒是否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罪?
  • 煽动分裂国家罪的主观方面
  •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辩护词:陈XX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