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侮辱英烈被公诉,法律依据有哪些
时间:2024-06-05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男子侮辱英烈被公诉,法律依据有哪些
谢勇烈士牺牲事件及侮辱言论
今年5月12日,江苏淮安市某小区内发生火灾,消防战士谢勇在执行救火任务时不幸牺牲,后被批准为烈士,并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然而,一名曾姓男子在微信群中发表侮辱性言论,歪曲谢勇烈士英勇牺牲的事实。
公益诉讼案件开庭审理
根据此次侮辱英烈言论的公益诉讼案件,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2日上午公开开庭审理。
被告曾某被判公开道歉
经过40分钟的庭审,法庭当庭宣判。被告曾某被要求在判决生效后七日内,在本地市级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
道歉及认错态度
曾某在庭审中宣读了道歉信,并表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愿意在媒体上公开地向谢勇烈士的家人道歉,消除影响,并希望得到改过自新的机会。
法律捍卫英烈尊严
英烈保护法的重要性
近年来,多起侮辱英烈的事件伤害了英烈尊严和英烈亲属的感情,同时也挑战着国民的容忍度和法律红线。为打击毁谤、亵渎英烈的言行,法律是最有力的武器。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开始施行,这部法律为英雄烈士的尊严和合法权益提供了专门的法律保障,明确规定了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
依法追责亵渎英烈行为
淮安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处长表示,《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即使英雄烈士没有近亲属或近亲属不提起诉讼,检察机关也可以依法对侵害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誉、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提起诉讼。根据该法律的规定,检察机关首先征询了谢勇烈士的近亲属意见,询问他们是否对曾某的侵权行为提起民事诉讼。由于烈士的亲属当时仍处于悲痛之中且路途遥远,他们表示相信并支持检察机关运用专业知识提起诉讼,追究曾某的侵权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绑架之后杀人的法律定性
我国刑法中关于绑架后杀害被绑架者的法律定性。绑架并杀害被绑架者构成绑架罪,且属于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的情形,犯罪分子将被判处死刑。文章还介绍了绑架罪与非法拘禁逼取债务的区别,包括侵犯的客体、犯罪目的和侵害对象等方面的不同。
-
非法拘禁罪致人轻伤的定罪标准
非法拘禁罪致人轻伤的定罪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非法拘禁并造成受害人轻伤,需进行民事赔偿并受到相应刑事处罚。文章还详述了不同情形下非法拘禁的处罚标准,如涉及重伤或死亡等情况。此外,文章提及了非法拘禁的立案程序及立案标准,如持续时间、
-
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时效
故意伤害罪追诉时效的相关规定。依据刑法,追诉标准按法定最高刑确定,不同刑罚有不同追诉期限。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五年;更高刑期则对应更长的追诉期限。追诉期限可因案件立案后被告逃避侦查或审判、被害人提出控告而未立案等情况而延长。
-
杀子的处罚方式
杀害亲生儿子的行为应当受到的法律处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可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情节较轻的情况,如防卫过当、义愤杀人等,可以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文章还详细阐述了故意杀人罪的定义和性质。
-
聚众斗殴至对方轻伤的定罪标准
-
遗弃失能老人的法律后果
-
投毒致死的刑事责任及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