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调取有关被害单位的企业注册登记资料和劳动合同,以确定犯罪主体的职务和身份。
2. 调取财物账目等有关犯罪对象和数额的证据,并由司法会计审计部门作出审计鉴定报告。
3. 收集与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相关的物证,如用来平帐的假发票,伪造、变造的有关帐目的凭证等。
4. 收集犯罪嫌疑人所侵占财物的去向的证据材料,如挥霍、还债等。
5. 追缴的赃款、赃物,根据需要进行拍照固定证据,并由估价部门对赃物作出估价鉴定。
6. 对提取的文字材料进行文字鉴定。
7. 询问案件涉及的参与人、知情人、关系人,获取案件有关事实和证据。
8. 审讯犯罪嫌疑人,详细了解犯罪的动机、目的,犯罪的手段、方法,犯罪的时间、地点、次数、作案过程,赃款、赃物的去向,有共同犯罪的预谋、分工情况,区分地位、作用,确认分赃情况等。
员工侵占公司财产的法律处罚。对于侵占公司财产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金额大小,会受到刑法和法律的制裁。国有和非国有公司中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财产,将面临有期徒刑和财产处罚。同时,《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也对此类行为做出了相关规定,涉及收受贿赂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犯罪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就职务侵占罪而言,无论利用职权便利还是利用劳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产的,其侵犯的客体及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并无区别,利用从事劳务活动的便利应是刑法修订后职务侵占罪中利用
本罪表现为徇私舞弊、低价出售国有资产,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而职务侵占罪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产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犯罪之日”应是犯罪成立之日,即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之日。对不以危害结果为要件的犯罪而言,实施行为之日即是犯罪之日;对以危害结果为要件的犯罪而言,危害结果发生之日,才是犯罪之日。对于惯犯的追诉期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