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侵犯财产罪 > 破坏生产经营罪与强迫交易的区别

破坏生产经营罪与强迫交易的区别

时间:2020-05-25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4941

破坏生产经营罪与强迫交易的区别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破坏生产经营罪与强迫交易罪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犯罪,破坏生产经营罪侵犯的客体生产经营活动,而强迫交易罪侵犯的客体是交易方的合法利益和商品交易市场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六条 【破坏生产经营罪】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二十六条 【强迫交易罪】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强买强卖商品的;

(二)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

(三)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的;

(四)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的;

(五)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的。

强迫交易行为的特点形式

1、经营者滥用独占地位,进行强迫交易。该类强迫交易的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利用其独占地位,强迫消费者购买其商品或者接受其服务的行为。

2、滥用行政权力,进行强迫交易。该类强迫交易的行为,是指政府或其他属职能部门滥用职权,强行千预消费交易,强迫消费者购买某一经营的某种商品或接受某种服务的行为。

3、经营者通过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进行强迫交易。所谓“搭售”,是指经营者在出售优质名牌、畅销商品寸强行搭配出售消费者所不需要的劣质滞销的产品的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某一个商品时经营者强行要求同时购买其他商品的行为。“附加不合理条件”,是指在消费交易过程中,经营者向消费者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作为交易成立的条件。

4、经营者利用邮购,预售、分期付款、上门推销的方式,进行强迫交易的。通过该类方式进行消费交易的过程中,消费者获取商品或者服务信息的渠道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消费者通常很难对其他经营者的同类商品或者服务及其交易条件等进行较为直接全面的比较,从而使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有些经营者正是利用这类交交易方式中存在的局限性,向消费者强行推销假冒伪劣的商品或者价高质次的服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举报公司盗窃行为

    如何举报公司盗窃行为的相关步骤和法律规定。建议发现公司存在盗窃行为时,立即报警并向公安机关提供证据。文章还详细解释了盗窃罪的刑事处罚、量刑标准以及共同犯罪的处理方式,包括罚金规定和其他转化盗窃罪的情况。如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刑事辩护律师。

  • 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之间的区别

    侵占罪、盗窃罪与诈骗罪之间的区别。三者中,盗窃罪和侵占罪都涉及非法占有,但时间点不同。侵占罪涉及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等三种财物,主体为一般自然人,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诈骗罪则是基于受害人的受骗,不完全违背受害人的意思表示。在区分这三种罪行时,需关注其侵

  • 盗窃罪未遂的法律认定及特征

    盗窃罪未遂的法律认定及特征。盗窃罪未遂指行为人已着手盗窃公私财物,但因意志以外原因未能成功实施。主要特征包括已实施盗窃行为、情节严重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国家珍贵文物为目标。符合情况的盗窃未遂行为将依法以盗窃罪处罚。

  • 最高院关于侵占罪自诉案件的量刑标准

    侵占罪的相关内容。侵占罪是刑法中的唯一绝对亲告罪,公安机关无管辖权,只能向法院提起自诉。侵占罪要求具备故意和特定的犯罪对象,处罚根据数额大小决定。侵占罪概念包括各种财产犯罪和侵犯财产的民事侵权行为。起点数额和立案标准视具体情况而定,行为对象的价值可根

  • 入室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 套路贷刑事案件的处理方法
  • 破坏生产经营罪立案标准及其法律影响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