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罪是一种公诉案件,其侵犯的客体涉及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属于复杂的客体。然而,有人认为,并非所有形式的伪证罪都必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例如,隐匿罪证的伪证犯罪行为并不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但它必然侵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因此,有观点认为,伪证罪的侵犯对象是单一的客体,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伪证罪妨碍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主要指司法机关的刑事诉讼活动。司法机关的民事诉讼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并不能成为伪证罪的客体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的规定,如果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员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或者以暴力、威胁、贿赂的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赂、胁迫他人作伪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如果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49条的规定,如果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员伪造、隐藏、毁灭证据,或者指使、贿赂、胁迫他人作伪证,以及威胁、阻止证人作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15日以下的拘留;如果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于刑事诉讼与民事、行政诉讼的性质不同,伪证行为对诉讼造成的社会危害大小也有所不同。因此,以伪证方式妨碍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活动的,不能直接以伪证罪论处。
伪证罪的侵犯对象可以是有罪的人,也可以是被怀疑有罪但实际上是无罪的人。
免予起诉的概念、决定及条件。免予起诉适用于公诉案件,由检察院依法自主决定。免予起诉的条件包括犯罪行为构成犯罪并应负刑事责任,以及被告人具有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免除刑罚的情节。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免予起诉决定的具体内容和流程,包括制作免予起诉决定书并公开宣
刑事案件起诉书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起诉书的主要部分如首部、犯罪事实和证据、结论和附项等。文章还介绍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意义和权力以及刑事案件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起诉书副本、通知相关人员和公开审判等流程。
一份刑事起诉状的格式和内容,涉及被告人、辩护人、公安局等的基本信息以及公诉事实等,经检察院审查起诉认为被告人触犯了刑法,依法提起公诉。主要内容涉及对案件侦查的总结和对被告人行为的法律评价等。
刑事案件在公诉科中如何变更强制措施以及提起公诉的条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公诉科负责审查并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提起公诉的条件包括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凿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