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危害国防利益罪 > 边民能否构成偷越国(边)境罪

边民能否构成偷越国(边)境罪

时间:2023-09-21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5278
国家的领土主权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想要出国或者到我们国家来,必须经过别的国家和我国的同意,否则是违法的,严重情况还会构成犯罪,这种情况会判处刑法吗,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以下的法律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边民是否构成偷越国(边)境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偷越国(边)境罪是指违反出入国(边)境管理法规,情节严重的偷越国(边)境的行为。本罪的主体可以是中国公民和外国人。

偷越国(边)境罪的定义和客体

偷越国(边)境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出入国(边)境的管理制度。国境是指我国与邻国的交界,而边境则是指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分界。出入国(边)境是国家的门户,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管理秩序,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加强对出入国(边)境的管理。

刑法条文

根据《刑法》第三百二十二条的规定,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情节严重的偷越国(边)境的行为,可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而如果偷越国(边)境的目的是为了参加恐怖活动组织、接受恐怖活动培训或者实施恐怖活动,将被处以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偷越国(边)境罪与叛逃罪的界限

偷越国(边)境罪与叛逃罪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不同:

  1. 犯罪主体不同:偷越国(边)境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中国公民和外国人;而叛逃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 犯罪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偷越国(边)境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明知偷越国(边)境是违法行为,会给国家对国(边)境的正常管理秩序造成破坏,但仍然希望这一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而叛逃罪的主观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应叛逃,但仍然故意为之。
  3. 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不同:偷越国(边)境罪的客观表现为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偷越国(边)境的行为;而叛逃罪的客观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国家安全。
  4. 犯罪客体不同:偷越国(边)境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对国(边)境的正常管理秩序;而叛逃罪侵犯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

偷越国(边)境罪与军人叛逃罪的界限

偷越国(边)境罪与军人叛逃罪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不同:

  1. 犯罪主体不同:偷越国(边)境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中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而军人叛逃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现役军人。
  2. 犯罪客观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偷越国(边)境罪的客观表现为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情节严重的偷越国(边)境的行为;而军人叛逃罪的客观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
  3. 犯罪侵犯的客体不同:偷越国(边)境罪侵犯的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都是国家对国(边)境的正常管理秩序;而军人叛逃罪侵犯的同类客体是我国的军事利益,直接客体是国家的国防安全和军人永不叛国的职责。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伪造、盗窃、买卖、非法提供、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的界定

    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制式服装罪的界定。文章详细阐述了该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并说明了犯罪行为的情节严重情况。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相应的法律条文和处罚措施。

  • 战时窝藏罪与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界限

    战时窝藏罪与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窝藏罪的界限区分。战时窝藏罪旨在帮助逃离部队军人逃避追查,目的是隐藏而非利用劳动力;而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则是为了利用逃离军人的劳动力。两者在行为表现、时间要求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同时,战时窝藏罪与窝藏罪在主观要件、犯罪

  • 本国人犯罪会被驱逐出境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本国人犯罪是不会被驱逐出境的,只有外国人犯罪,在服刑结束后,才会被驱逐出境,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不得入境。驱逐出境是指对犯罪的外国人强迫离开中国国(边)境的一种特殊的刑罚方法。如某外国人在我国犯盗窃罪,可以单独判处驱逐出境,也可单独

  • 驱逐出境是什么意思

    由此可知,驱逐出境只适用于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应依刑法规定定罪量刑,依其犯

  • 驱逐出境应如何适用
  • 驱逐出境的附加刑
  • 驱逐出境的适用范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