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旨在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该意见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二)基本原则
1. 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加强示范引导,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
2. 守住政策底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3. 坚持循序渐进。保持足够历史耐心,审慎稳妥推进改革,由点及面开展,逐步将实践经验上升为制度安排。
4. 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鼓励进行符合实际的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
完善“三权分置”办法,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平等保护的格局。
(一)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根本地位。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根本,农民集体是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权利主体。
(二)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农户享有土地承包权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要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
(三)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赋予经营主体更有保障的土地经营权,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关键。
(四)逐步完善“三权”关系。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是土地承包权的前提,农户享有承包经营权是集体所有的具体实现形式。
完善“三权分置”办法涉及多方权益,是一个渐进过程和系统性工程,要坚持统筹谋划、稳步推进,确保“三权分置”有序实施。
(一)扎实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认“三权”权利主体,明确权利归属,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才能确保“三权分置”得以确立和稳步实施。
(二)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提供相关服务。
(三)构建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扶持体系。完善新型经营主体财政、信贷保险、用地、项目扶持等政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四)完善“三权分置”法律法规。积极开展试点,总结经验,完善法律制度。
实施“三权分置”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本意见要求,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干部培训,提高执行政策能力和水平。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及其承包方式。承包人享有对耕地、林地等进行农业生产的权利,并能通过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家庭承包方式,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享有承包权利,以户为单位签订承包合同并承担义务。针对当前农村土地流转
农村户口分户对土地继承的影响。文章介绍了耕地、草地、林地、宅基地以及其他形式承包土地的继承规定。在分户情况下,土地所有权归属于村集体所有,林地经营权可以继承,而宅基地和房屋继承有特定规定。其他形式承包土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继承。文章为农村户口分户和
土地承包方式的分类,包括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家庭承包主要面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统一将耕地、林地、草地承包给农户,具有福利和社会保障功能,承包期较长,权利义务法定。其他方式承包则更注重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承包对象更广泛,市场化运作方式多样
中国外嫁女在林地征收补偿款方面的权益问题。如果外嫁女在征收时具有农村集体成员资格,她有权获得林地征收补偿款。文章还涉及林地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中的继承问题,以及征地纠纷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