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忽职守罪可以返赃吗
时间:2024-05-17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玩忽职守罪的返赃问题
一、玩忽职守罪的特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与贪污受贿罪不同,玩忽职守罪并不涉及赃款问题,而是涉及工作职责方面的犯罪行为。
二、玩忽职守罪的主要形式
玩忽职守罪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 擅离职守:行为人在行使职责过程中,擅自离开职责所要求的岗位,违反职责要求,未履行其职务。2. 未履行职守:行为人虽然在工作岗位,但没有按法定的职责行事,未履行法定的职责。3. 不认真履行职责:行为人应该且能够履行职责,但对待职务不严肃认真,导致错误地履行职守。主要表现为履行职责不尽心、不得力、不认真、马马虎虎、粗心大意、草率从事、敷衍搪塞等。4. 徇私舞弊: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行为人以徇私舞弊的方式,未依法行使职权。
三、玩忽职守犯罪的线索来源和初查措施
玩忽职守案件的线索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渠道:1. 控告和检举:包括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的控告和检举,以及公民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的控告和检举。2. 上级机关交办的线索:各级人大、党委及政府部门交办的玩忽职守犯罪线索。3. 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机关移送的线索: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及公安、法院及其他机关移送的玩忽职守犯罪线索。4. 自首:涉嫌玩忽职守罪的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5. 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媒体披露的线索: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暴露出的玩忽职守罪线索,以及媒体披露的涉嫌玩忽职守罪线索。6. 检察机关发现的线索:检察机关通过履行法律监督职权发现的玩忽职守罪犯罪线索。对于通过上述渠道得到的玩忽职守犯罪线索,检察机关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认真审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玩忽职守罪的犯罪事实,并决定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在审查过程中,可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审查:1. 玩忽职守行为是否达到立案标准。2. 损失结果是否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行为所致。3. 行为人是否存在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侦查和查处玩忽职守罪案件,维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公共利益的安全。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滥用职权是否属于监察委管辖范围?
滥用职权是否属于监察委管辖范围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滥用职权罪是监察委有权管辖的范围之内的。监察委作为监察机关,对行使公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包括滥用职权行为。监察委有权对滥用职权行为进行调查、审查和追究责任,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
-
社会团体成员是否构成滥用职权罪
社会团体成员是否构成滥用职权罪的问题。罪行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在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损失将受到刑法处罚。社会团体成员若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中滥用职权造成损失,也将面临刑事责任追究。
-
玩忽职守的刑事责任
玩忽职守罪的刑事责任相关问题。文章介绍了玩忽职守罪的定义及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同时详细阐述了玩忽职守行为与造成的重大损失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构成玩忽职守罪的行为必须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过失构成玩忽职守罪
-
玩忽职守罪的主体是怎样的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玩忽职守,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7条的规定,对于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损失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
-
玩忽职守罪的立案责任应由谁负责
-
玩忽职守罪概念与特征
-
玩忽职守罪的主要特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