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临阵脱逃罪是指军人在战斗中或者接受作战任务后,因贪生怕死、畏惧战斗,擅自逃离战斗岗位的行为。
战时临阵脱逃罪与其他罪名存在相似之处,具体标准如下:
1. 与逃离部队罪的区别:
两罪在客观方面都违反了军人的职责,逃离部队工作和战斗岗位。区别在于:
(1)战时临阵脱逃罪发生时间和地点限定在战时、战场上或者战斗中,或者在临战状态下;逃离部队罪主要发生在平时,战时构成逃离部队罪只是针对犯罪发生的时间而言。
(2)战时临阵脱逃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因为畏惧战斗、贪生怕死;逃离部队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是为了逃避兵役义务或其他个人目的。
(3)战时临阵脱逃罪只要行为人在战场上、战斗中或临战状态下,实施逃离战斗岗位的行为,即构成犯罪;逃离部队罪一般是在行为人逃离部队的事实发生后,并且达到了“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
2. 与擅离军事职守罪的区别:
(1)战时临阵脱逃罪是战时犯罪,行为人逃避参加作战,但不要求造成具体危害后果;擅离军事职守罪可以在平时和战时都构成,战时犯罪是加重处罚的条件,行为人不履行指挥人员和值班、值勤人员的特定职责,并且必须造成严重后果。
(2)战时临阵脱逃罪适用于所有军人,属于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一般主体;擅离军事职守罪适用于指挥人员和值班、值勤人员,属于军人违反职责罪中的特殊主体。
(3)战时临阵脱逃罪是故意犯罪;擅离军事职守罪是过失犯罪。
3. 与违令作战消极罪的区别:
两者主要区别如下:
(1)战时临阵脱逃罪表现为行为人已经脱离岗位,没有继续参加作战;违令作战消极罪表现为行为人虽然仍然在作战岗位上,但临阵畏缩,行动消极,导致了严重后果。
(2)战时临阵脱逃罪是故意犯罪;违令作战消极罪是过失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战时临阵脱逃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隐瞒、谎报军情罪的认定。该罪侵犯的是军情报告秩序,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隐瞒、谎报军情的行为会对作战造成危害,涉及故意掩盖真实军事情况或报告不真实情况的行为。犯罪主体主要是担负报告军事情况任务的特定人员。
违令作战消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侵害的是军人参战秩序,表现为行为人违抗命令、临阵畏缩、作战消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其主体为指挥人员,主观要件则是直接故意。
战时临阵脱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认定战时临阵脱逃罪时,关键要注意其与逃离部队罪的界限。战时临阵脱逃罪的主观目的是逃避履行战场职责,而逃离部队
公民战时拒绝、逃避服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生产劣药罪既遂的处罚标准:一般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生产劣药罪是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存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药品使用单位的人员明知是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