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男子郎某违反爆炸物管理规定,非法制造爆炸物被判刑。近日,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起案件,被告人郎某因犯非法制造爆炸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2015年4至5月,被告人郎某在重庆市涪陵区张某的旧房内,使用硫磺、氯酸钾、银粉作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烟火药18.7千克,用于非法生产爆竹。2015年5月6日,公安机关现场查获郎某制造的烟火药6.817千克、成品爆竹90饼、半成品爆竹234饼、硫磺23.323千克、引线25把、制作工具1套。2015年5月7日,被告人郎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郎某非法制造烟火药6.817千克,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制造爆炸物罪,应依法予以惩处。但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配制烟火药18.7千克事实的证据不充分。因该事实只有被告人的供述,而现场查获的烟火药为6.817千克,查获的装有烟火药的成品和半成品爆竹没有采取侦查实验等措施以确定其烟火药含量,故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非法配制烟火药18.7千克的证据不足,不应认定为情节严重。且被告人郎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是自首,可以从轻处罚。据此,法院遂作出了上述判决。
行为犯,是指以危害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客观要件齐备标准的犯罪。只要行为人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犯罪的客观方面即为完备,犯罪即成为既遂形态。
从行为犯的概念以及刑法对非法制造爆炸物罪的规定可以看出,只要行为人着手实施非法制造爆炸物,无论成功与否,即为犯罪既遂。我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结合法条以及行为犯理论,行为人只要实施非法制造爆炸物,无论成功与否、数量大小,即为既遂犯,应以非法制造爆炸物罪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个人或者单位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即非法制造炸药、发射药、黑火药一千克以上或者烟火药三千克以上才构成本罪。司法解释已将该罪名从单纯的行为犯中有所突破,行为人制造的爆炸物即使不是解释中所规定的炸药、发射药、黑火药、烟火药,但也必须是具有爆炸能力的爆炸物,而且达到解释规定的数量才构成本罪。按照行为犯理论,以非法制造爆炸物罪定罪处罚明显与司法解释相悖,与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原则不符。司法解释已将该行为具体量化为一定数量的炸药、发射药、黑火药、烟火药等具有爆炸能力的爆炸物,量化已突破该罪名的行为犯理论。所以这两种行为,不应以非法制造爆炸物罪处罚。
关于我国诈骗罪中,如果一次诈骗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但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时,可将诈骗数额进行累计计算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意见,当累计数额达到刑法规定的标准时,应依法定罪处罚。此外,文章还详细列举了从重处罚的情形以及诈骗数额接近标准时的认定方法。
关于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标准和犯罪行为地的认定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诈骗数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才属于“数额较大”,因此400元不构成诈骗罪。同时,诈骗行为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关于犯罪地的认定,包括犯罪的预备地、实行地和结果地,通常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因此发生重大事故,导致严重后果如人员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将受到刑法处罚。具体刑罚根据肇事后的行为如逃逸、事故责任等有所不同。此外,解释还规定了特定情况下交通肇事罪的定罪处罚情形,
诈骗款的追缴问题。首先提及追缴赃款的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追缴赃款赃物及其收益,以保护被害人权益。其次,被害人的损失认定及发还赔偿也涉及相关法律条文。最后,对于财产的保全措施进行了解释,强调查封、扣押效力及被执行人违规处置财产的后果。摘要介绍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