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 > 什么叫寻衅滋事,如何认定

什么叫寻衅滋事,如何认定

时间:2023-12-02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6315

什么是寻衅滋事罪?

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如何正确确定寻衅滋事罪?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寻衅滋事罪必须是行为情节恶劣、情节严重或者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才构成犯罪。对于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寻衅滋事行为,只能以一般违法行为论处。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情节严重应该综合以下几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1、行为的方式和手段

行为的方式和手段对危害结果的大小具有决定性作用,对社会心理的伤害程度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认定情节是否严重时,应该考察行为人是否使用了暴力、威胁等手段,是否采用了公开或者组织的方式等。

2、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和间接不良后果

直接危害结果是指行为直接对社会造成的损害。间接不良后果是指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或间接引起的损害。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重要因素包括行为人是否造成被害人自杀、是否引起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是否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等。

3、行为的时间和地点

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实施,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不同的。白天在公共场所的滋事活动当然要比晚上在荒郊野外的危害性大。

4、行为人的一贯表现

行为人的一贯表现表明了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决定着行为人接受改造的难易程度。是否多次寻衅滋事、屡教不改,也是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本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界限

1、犯罪动机不同

寻衅滋事罪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犯罪动机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某种不合理要求,用聚众闹事的形式,扰乱机关、团体、单位的正常秩序,或者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或交通秩序,对有关单位、机关、团体乃至政府施加压力。

2、犯罪形式不同

寻衅滋事罪不要求聚众,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必须是多人以上以聚众形式出现。

3、客观方面不同

寻衅滋事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行为,或者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行为,或者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毁损、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行为,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冲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或者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4、犯罪主体不同

寻衅滋事罪的所有参与者都要以本罪追究刑事责任,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只追究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的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领导受贿员工的法律责任

    关于领导受贿员工法律责任的各种情境和规定。文章详细阐述了单位受贿罪、个人受贿罪的量刑标准和处罚规定,同时讨论了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以及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受贿方面的法律责任。对于不同职务和身份的人员,根据其所涉及的受贿

  • 我国刑法第128条明确规定

    中国刑法第128条关于枪支管理的规定。该条款明确了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并对不同情节进行了详细划分。此外,还介绍了非法持有枪支、私藏弹药的具体情况以及非法出借枪支的刑罚和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的处罚。

  • 主犯的一般刑事责任原则的涵义

    主犯的刑事责任原则,包括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其他主犯的刑事责任原则。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其他主犯则按其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进行处罚。对主犯的处罚,刑法规定应从重打击,并在执行过程中对其减刑、假释作从严掌握。在追究刑事责

  • 刑拘37天是否有案底

    在我国刑事拘留37天后是否会在个人案底中留下记录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刑事拘留只是一种强制措施,只有被判有罪才会产生犯罪记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刑事拘留的程序,包括拘留申请、执行拘留、通知家属以及拘留处理结束后的结果。

  • 刑事案件结案时间的法律规定
  • 网上被骗报案了,警察能追回被骗金额吗?
  • 入党政审不合格的8种情况是什么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