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报刑事案件会受到什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财物的; (二)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三)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的;(四)被依法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在缓刑、保外就医等监外执行中的罪犯或者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人,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
警方呼吁
公共应急资源得靠众人护
警方表示,家里遇到日常的麻烦事,居民完全可以直接找相关职能部门和服务热线解决。比如,群众家中停水、停电、停燃气等可直接向水、电、燃气等相关生活服务部门寻求帮助或解除困难;被困电梯可直接拨打“96333”电梯应急电话,卫生求助、医疗急救更应直接拨打“120”快速求助。类似这些急事,居民不应让公安机关来做“二传手”,既耽误自己时间,又浪费公共资源。
根据2003年公安部《110接处警工作规则》等相关规定,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公安机关受理的报警、求助、投诉范围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受理报警范围:杀人、抢劫、故意伤害等刑事案件,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者是社会秩序的群体性事件,自然灾害、治安灾害事故,其他需要公安处置的与违法犯罪有关的警情。
2。受理紧急求助范围:发生溺水、坠楼、自杀等危及生命情况,需要公安机关紧急救助的;老人、儿童以及智障人员、精神疾病患者等走失,需要公安机关帮助查找的;公众处于危难、孤立无援状况,需要立即救助的;需要公安机关处理的其他紧急求助事项。
3。受理投诉范围: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违反法律法规行使职权,不履行法定职责等。
警方呼吁,希望广大市民共同保护公共应急资源,正确拨打、使用“110”,让110接处警平台服务更快、更及时。
“谎报警情”与“谎报案情”如何区分认定
首先,两者侵犯的客体不同。“谎报警情”属于扰乱公共秩序行为,“谎报案情”则属于妨害社会管理行为。前者侵犯的客体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运行秩序,如车站、港口、公园等公共场所的秩序;后者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对社会事务的统筹管理制度,如公安机关对治安案件的查处、税务机关对逃税行为的调查。
第二,两者行为客观表现形式不同。“谎报警情”是指在社会上散布虚假的刑事、治安警情或者向110报警台或其他部门报告虚假的信息,一般限于谎报可能导致公众恐慌、公共秩序严重扰乱的案(事)件,如正在发生的挟持人质、聚众械斗、抢劫金融机构、爆炸、投毒等,其谎报的内容具有紧迫性。而“谎报案情”是指向行政执法机关举报、投诉并不存在的案件事实或者夸大案件事实,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
第三,处罚幅度有差异。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谎报案情”仅有一档处罚幅度,即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对“谎报警情”则有两档处罚幅度,即针对一般情节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针对情节较轻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两者的处罚幅度上限相同,但对“谎报警情”的处罚幅度自由裁量范围更大。
综上,拨打110向公安机关谎称抢劫案发生的行为,并非可能导致公众恐慌、公共秩序严重扰乱的案件事实,其目的是借助公安机关的调查行为对其妻子和儿子进行报复,同时其行为也干扰了公安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应是“谎报案情”,而非“谎报警情”。鉴于其行为未造成较严重后果,按法定处罚幅度下限作出处罚较为合理。
关于我国诈骗罪中,如果一次诈骗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但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时,可将诈骗数额进行累计计算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意见,当累计数额达到刑法规定的标准时,应依法定罪处罚。此外,文章还详细列举了从重处罚的情形以及诈骗数额接近标准时的认定方法。
关于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标准和犯罪行为地的认定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诈骗数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才属于“数额较大”,因此400元不构成诈骗罪。同时,诈骗行为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关于犯罪地的认定,包括犯罪的预备地、实行地和结果地,通常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因此发生重大事故,导致严重后果如人员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将受到刑法处罚。具体刑罚根据肇事后的行为如逃逸、事故责任等有所不同。此外,解释还规定了特定情况下交通肇事罪的定罪处罚情形,
诈骗款的追缴问题。首先提及追缴赃款的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追缴赃款赃物及其收益,以保护被害人权益。其次,被害人的损失认定及发还赔偿也涉及相关法律条文。最后,对于财产的保全措施进行了解释,强调查封、扣押效力及被执行人违规处置财产的后果。摘要介绍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