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释解读
时间:2023-11-22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昨日,两高发布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并于2015年12月16日生效。那么该解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下文手心律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欢迎阅读了解。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背景
2015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旨在通报危害生产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并明确办理此类案件时存在的问题。
重要内容
该解释共17条,涵盖了相关犯罪主体范围、定罪量刑标准、从重从轻处罚情节的具体运用以及相关公职人员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的认定处理等方面的问题。一、明确了危害生产安全犯罪的主体范围,包括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权的实际控制人、投资人,以及对安全生产设施、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负有直接责任的实际控制人、投资人。二、明确了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原则上以死亡一人、重伤三人,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作为入罪标准。对于部分次要责任人不处以第二档法定刑难以作到罪责刑相适应的情况,可以考虑适用兜底条款,处以第二档法定刑。三、明确了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适用条件,包括明知存在事故隐患、继续作业存在危险,仍然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利用组织、指挥、管理职权强制他人违章作业,或者采取威逼、胁迫、恐吓等手段强制他人违章作业,或者故意掩盖事故隐患组织他人违章作业的情况。四、严惩故意阻挠开展事故抢救、遗弃事故受害人等行为,对于故意隐匿、遗弃事故受伤人员,甚至作出堵塞出事矿井、掩盖事故真相的恶劣行为,应依法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五、明确了从重处罚情形,包括未依法取得安全许可证件或者安全许可证件过期、被暂扣、吊销、注销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关闭、破坏必要的安全监控和报警设备的,已经发现事故隐患、经有关部门或者个人提出后,仍不采取措施的等。六、严惩相关贪污贿赂和渎职犯罪,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投资入股生产经营,构成相关犯罪的,或者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受贿犯罪行为与安全事故发生存在关联性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贪污、受贿犯罪和危害生产安全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七、明确了禁止令和职业禁止措施的适用范围,对于实施危害生产安全犯罪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与安全生产相关联的特定活动;对于被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可以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假释之日起三年至五年内从事与安全生产相关的职业。
意义和影响
该解释的发布对于预防和遏制危害生产安全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司法机关将继续严惩此类犯罪行为,并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的顺利落实提供司法保障。同时,该解释的发布也为相关行业和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利于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稳定。
结论
危害生产安全犯罪的严惩与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司法机关将继续加强相关案件的审判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引渡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引渡条件。引渡请求需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和刑罚要求,且引渡涉及的犯罪必须在中国法律和请求国法律中均构成犯罪。同时,对于具有刑事管辖权且正在对被请求引渡人进行刑事诉讼的情况,可以拒绝引渡。此外,还考虑了人道主义因素。
-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但存在明显差异。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物。此外,两者的犯罪行为和法律规定也有所不同。
-
诽谤罪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关于诽谤罪的司法解释及相关规定。解释指出,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依法定罪处罚。被害人通过网络实施行为并提起诉讼时,如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无期徒刑减刑期限、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以及假释条件的修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延长至不少于十三年;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也有明确规定,如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期限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假释条件相应修改,
-
打了受重伤的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吗
-
诈骗勒索罪的刑罚限度
-
护照过期失效签证有效怎么办?怎么保住有效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