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相应的管辖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检察院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则》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应当与人民法院审判管辖相适应。然而,上级人民检察院将案件指定下级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下级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后,可能与相应的人民法院地域管辖不相适应。
2. 法律规定不明确:尽管《人民检察院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则》第十五条规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检察院审查需要改变管辖的案件,但刑事诉讼法对上级检察院指定下级管辖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明确指定下级检察院应向哪个法院起诉。
3. 违背管辖规定:根据《人民法院实施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对于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应裁定驳回起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人民法院受理并审判了上级人民检察院指定下级检察院管辖的案件,这是违背地域管辖规定的。
1. 剥夺了上级检察对下级检察院办案的指挥权:根据《人民法院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原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不再行使管辖权。然而,在上级法院指定下级法院管辖的同时,剥夺了上级检察对下级检察院办案的指挥权。
2. 脱离了检察机关的监督: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施法律监督,但上级法院指定下级管辖的案件没有通过同级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指定管辖是否合法没有检察院的监督。
3. 指定管辖权不对等:上级法院、上级检察院都有权指定下级管辖,但各自的指定管辖决定只对其自己的下级院有效,对其他院无效。这种不对等的指定管辖权在授权指定权上存在问题。
1. 缺少相互制约机制:上级法院、上级检察院都有指定管辖权,但两种管辖缺少相互制约,对案件是否需要指定管辖,可以指定到哪个下级院管辖缺少必要的协调一致。
2. 需要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无论是上级法院指定管辖还是上级检察院指定管辖,应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向对方函告并征得同意。达成一致意见后,各级法院、检察院互相通知,并互送指定管辖副本。
3. 统一的案件移送程序:上级检察院指定管辖的案件应连同上级法院的指定管辖副本移送到下级检察院,上级法院指定管辖的案件由原受案的下级法院将案件交上级检察院。然后由上级检察院向下级检察院指定管辖,并将案件材料连同上级法院指定下级法院管辖的副本交下级检察院,由被指定管辖的下级检察院重新审查起诉提起公诉。这样可以确保指定管辖的程序合法,各级法院、检察院协调一致,共同授权下级院管辖权,使审查起诉与审判相一致,顺利进行刑事诉讼。
4. 应到发案地开庭审理:无论是上述哪种指定管辖,都应在发案地开庭审理,以便便于调查、查明案情,保证诉讼参与人出庭诉讼,并具有法制宣传教育效果。
自诉案件审理的期限以及相关规定。对于被羁押被告人,审理期限在受理后两个月内宣判,最长时间不超过三个月;未被羁押的被告人则在六个月内宣判。对于公诉案件,审理期限同样为两个月内宣判,但特定情况下可延长。此外,文章还涉及管辖变更和补充侦查案件的审理期限计算
刑事案件的定义及其相关要素与特点。刑事案件涉及侵犯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经国家立案侦查、审判并施以刑事制裁。其构成要素包括时间、空间、相关人、行为和物品要素。案件特点表现为直接侵害形态、存在犯罪现场、因果联系复杂多样以及具有阶段性与突发性。此外,刑事案
外国人犯罪案件的管辖问题。外国人犯罪的管辖权现由基层人民法院行使。涉及外国人犯罪的批捕、辩护、刑事责任及审理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审理涉外刑事案件的结果需要及时通报当地外事部门。
无论是民事诉讼法或者刑事诉讼法,均没有规定开庭后几日内应当下达判决,只是规定了案件的审理期限;审结期限,是从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的期间,但公告期间、鉴定期间、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以及处理人民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期间不应计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