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当事人在管辖问题上有权提出异议。除了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外,还存在着移送管辖、指定管辖等规定,以确保管辖争议能得到合理解决。如果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应当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移送的法院应当受理。如果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应当向上级法院请求指定管辖,而不得自行移送。如果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因特殊原因无法行使管辖权,应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如果法院之间发生管辖权争议,应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无果,应向它们的共同上级法院请求指定管辖。
当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一般应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行政诉讼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应在接到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之日起10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法院应当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进行审查。如果异议成立,应裁定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如果异议不成立,应裁定驳回。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应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其他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应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因此,执行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应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二是发生法律效力的支付令,应由制作支付令的人民法院负责执行;三是其他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应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应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合同法》第62条确定了合同履行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确定经济纠纷案件管辖中如何确定购销合同履行地问题的规定于1996年9月12日发布。为了方便当事人诉讼和人民法院审判,减少管辖权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对确定购销合同履行地问题作出以下规定:
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履行地点的,应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当事人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履行地点的,应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合同中约定的货物到达地、到站地、验收地、安装调试地等,不应视为合同履行地。
二、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履行地点或交货地点,但在实际履行中以书面方式或双方当事人一致认可的其他方式变更约定的,应以变更后的约定确定合同履行地。当事人未按照上述方式变更原约定,或者变更原合同未涉及履行地问题的,仍应按照原合同的约定确定履行地。
三、当事人在合同中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或虽有约定但未实际交付货物,且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以及口头购销合同纠纷案件,均不依履行地确定案件管辖。如果本院以前关于购销合同履行地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应以本规定为准。
航空犯罪的刑事管辖权问题,依据普遍管辖原则,世界各国对危及人类安全的国际犯罪具有管辖权。针对劫持航空器罪,无论犯罪地、犯罪人国籍及侵犯利益如何,我国及其他缔约国均可依据国际公约行使刑事司法管辖权。同时,也介绍了劫持航空器罪、使用暴力危害飞行安全罪和传
刑事自诉案件的管辖权和注意事项。刑事自诉案件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若涉及港、澳、台居住的中国公民或单位,则由犯罪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判。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处理,对于缺乏罪证或证据不足的自诉案件,应说服自诉人撤诉或裁定驳回。注意事项包括自诉人资格、当事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人民法院的执行措施有异议的,在执行的过程中都可以提出异议,人民法院会进行审查。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
如果要民告官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审理前的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至开庭审理前,为保证庭审工作的顺利进行,由审判人员依法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的总称。当事人对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有权提出异议。异议成立的,受诉人民法院应裁